联系我们
敢做“专家梦”的农民工
作者: 国际电梯网 2013-06-25 08:31:03 浏览:238
信息来源:国际电梯网
[打印]

  

  “只要辛勤劳动,只要肯动脑筋,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幸福生活。”

  ——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上海现代电梯工程有限公司维修队长黄胜发

  记者试着给黄胜发打过3次电话,每次铃响不到5声,他都会接起电话——因为24小时待命应急维修电梯故障,他要求自己的手机一直保持畅通。

  黄胜发十分疲倦地坐在沙发上,忍不住打起了哈欠。他对记者说,作为电梯维修队队长,自己实在太累了。除了排得满满的电梯维修保养工作,还时不时接到抢修电话。说话间,电话铃声又急促地响起:有居民楼里的电梯停运,乘客被关在轿箱出不去。黄胜发一扫倦容,半小时内就赶到现场,没几分钟就排除了故障。

  今年35岁的黄胜发,已在上海流淌了16载的青春汗水,从一个懵懵懂懂闯上海的农村小青年到一名电梯维修的高级技师,凡其所到之处,几乎任何电梯故障,都能手到“病”除,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电梯医生”。

  然而,当人们一次一次探寻黄胜发的成长经历,他的回答总是4个字:“勤学苦练”。

  “上海,是我们寻‘梦’的地方;电梯行业,是我们‘梦’起的地方”

  1994年,黄胜发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农村小青年,走出江西贵溪的一个贫穷山村,跟随着别人的步伐,涌入了打工的大潮中。黄胜发说:“当时也没有太大的理想,出来打工,就是想改善一下家里的经济条件。” 直到199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黄胜发进入了徐房集团下属的上海现代电梯工程有限公司维修保养部门。

  电梯维修集合了机械、强电、弱电等各方面的专业技术,属于比较复杂的特殊工种。“一切从头学起。我们文化程度不高,要很快掌握这方面技术有难度,所以必须强迫自己加快学习。”

  电梯维修工就像是医生一样,时间就是生命。所以,黄胜发明白,光靠上班向师傅请教是不够的,他就自己买书看……渐渐的黄胜发的技术水平和钻研精神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不久,他被推选为电梯维修保养组组长,客户送来的锦旗和表扬信越来越多。

  2009年黄胜发取得了高级技师证书,成为企业的一名高级“蓝领”和技术骨干。 “如今,我已经是一个‘新上海人’了,在上海安了家,融入了这座城市,实现了我的‘城市梦’。个人收入待遇上去了,妻子也从老家来上海工作,儿子也解决了‘户口’问题,在上海读书。我是幸运的。我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我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这个海纳百川的城市。”

  黄胜发用自己的拼搏实现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

  “圆梦的关键是要脚踏实地,要勤奋、要努力、要付出”

  电梯维修工是吃苦受累的活儿,每天不是在机房里沾一手的机油,就是在电梯井道里吃一嘴的灰。

  黄胜发所在的班组有15人,承担着300多台电梯的维修任务。“一个电话打过来,不管什么时间,拎起箱子就得走。”公司总经理刘玉华说,黄胜发还负责老旧电梯改造。有时为了把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工期被压缩到极限,工作强度高得吓人,黄胜发曾有连续半个月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时的经历。

  刘玉华说,有时为了赶工程,黄胜发只能拜托同事帮忙接送年幼的儿子上下课,“他已经七八年没有回老家江西贵溪过年了。”

  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黄胜发知道,要真正熟练掌握一门技术,全身心投入工作让黄胜发的技术不断升华。

  有一次,一台全进口电梯运行中多次出现电梯急停然后返回底层的怪现象,维修工查找了多天都找不出原因。黄胜发赶到现场,连续在机房待了两天两夜,观察电梯运行规律。他靠翻字典看明白了变频器的英文标识,发现变频器里的运行数字存在问题,于是带领维修工用电表一段一段测量电缆线数据,终于查找到故障源。故障解除了,黄胜发胃病犯了,住院了。

  一家小区经常发生电梯困人事件,维修队去了几次,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黄胜发经过细致“会诊”,发现是由于电梯自身缺陷所造成的。原来,厂家在每台电梯上都配置了散热风扇,而散热风扇的电流又与电梯的主控电源融合在一起。电梯启动或运行时经常出现电流过大或热量过大,因而造成了电梯短路。为此,黄胜发大胆给电梯动了“手术”,运行结果证明“手术”效果良好。

  “希望做专家型技术工人”

  作为城市唯一的垂直交通工具,我国在用电梯总数达到162.8万台,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上海甚至超过纽约成为全世界电梯最多的城市。但是,有关电梯的投诉量也在不断增加,频频发生的电梯事故,给用户带来很多不方便。

  黄胜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在想:“我和我的团队能否把这些问题都解决?”用他的话说,他开始做“专家梦”了,希望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行家里手”、技术权威,做“专家型”技术工人。

  2006年8月组建的“黄胜发班组”,尽管是一支全部由进城务工人员组成的队伍,却有个不成文的约定,每月底的一个晚上,大家总是会聚在会议室里,花上一两个小时,探讨交流遇到的技术难题。这个自发的技术交流活动,组员们亲切地喊它“学习会”,这也是黄胜发为这支“新上海人”团队量身定做的培训方式。

  2011年6月,公司在上海率先成立了由黄胜发领衔的电梯行业首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并配备了12名在技术业务骨干,他们从岗位实际出发,以提高电梯维保质量为目标,首先开展了“一梯一档”基础工作。为每台电梯建立“电子档案”,随时全面掌握电梯运行数据。

  同时,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的号召,他们研发并实现了“电梯控制系统的节能减排”,将电梯产生的势能回收再利用,为此,一台电梯一年可以节省电费13000多元。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电梯行业劳模,最快乐的事,是与身边同事共同进步。”令黄胜发欣慰的是,他所在的班组,不仅获得了“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近2/3的组员已经成为“高级蓝领”。2012年,还有1名组员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农民工”,和他一样也成为一名“新上海人”。

  (书法标题 李法明)

  采访手记

  黄胜发,一个农村打工仔的传奇故事,无疑也是一个“中国梦·劳动美”的励志故事。在他的身上,记者依稀看到祖父辈——第一代现代产业工人的身影。

  中国的现代工业史并不长,算来也就百多年的时间,论起辈分,也就是我们的“爷爷奶奶”——第一批现代产业工人告别了农村,开始向城市聚集,走进了上海,在现代工业的生产方式下,进入了不同于以往的生活形态;同时,也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成就了一个现代城市的文明与辉煌。

  如今,“黄胜发”们,一批又一批农村青年怀揣着“城市梦”走来了,为我们的城市挥洒着青春的汗水。他们用“勤学苦练”的精神,响当当告诉世人:当今的城市发展同样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

  “我们梦想的实现,受益于知识,受益于技能。在上海,还有很多像我们一样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也同样怀揣着梦想。在此,我们希望社会能够给予外来务工人员更多的关心关爱,提供更多技能培训的机会,共享城市美好生活。”

  作为“新上海人”的黄胜发如是说,作为恩荫祖辈的“城里人”又该如何想,如何为?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