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成为“工业强省”,我们企业家是非常希望看到的。我们浙江省,原来是农业大省,改革开放以后成为了工业大省,但我们的工业还是粗放型、简单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当初短缺经济时代为了满足市场需要,低质低价达到的一种供求平衡,这与现在所提的“工业强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从“大省“到”强省“,最重要的就是工业基础,其实我们浙江的工业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它不像沈阳、上海等地方,拥有雄厚年久的工业基础。拿我们杭州来说,原来是以轻纺为主,真正的制造业像杭氧、杭锅、杭汽轮,都有五、六十年的历史,可惜这样的企业并不多,而现在大部分制造型企业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中产生的,所以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
现在有一个非常值得让人深思的现象,很多老百姓对什么东西都不放心,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应当成为我们浙江省向工业强省转变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很多企业经营者,在生产的过程中,出发点仅仅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只求低价多销,但当他们作为消费者时,却也执着于追求名牌、高品质,这是极其矛盾的,说明有些企业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是非常欠缺的。我认为作为企业,做好产品品质,这是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浙江省要成为”工业强省“,那么一定要从基础——品质做起,质量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浙江省的致命伤。昨天我在汇报中曾多次提到过国内的奶粉问题,如果我们国内生产的奶粉质量百分百达标,那为什么还需要进口,香港、欧洲等地为什么还要立法限购?原来中国为全世界制造提供大量的低档产品,现在全世界却为我们中国提供奢侈品消费,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现在,我们浙江省并不需要增加所谓的特色产业,而是坚持做好品质,提高产品附加值。据我所知,浙江省去年的GDP是34000亿,假设我们浙江省的企业原有的品质合格率99%的基础上,将质量提高一个百分点,那这一个百分点能创造3400亿的增长。因此,我认为在浙江省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之中,关键在于品质,以不断提升品质来引领浙江省的经济增长。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飞速发展,让很多企业家自我感觉良好,但归根结底还是改革开放的“东风”带给了我们财富,将我们吹上了更高的台阶。然而飞得越高,摔得越疼,我一直提倡我们企业家要为自己增添一副“翅膀”,一副能够适应风向、风速的“翅膀”;我更加希望我们浙江各大院校能与企业家们一起,围绕“品质”来展开研究,如何将产品做强,让社会来认可我们的产品,改变我们浙江原来粗放型、假冒伪劣、低档、低价的生产与产品模式。我们浙江省要成为工业强省,一定要以品质为载体,用品质来引领经济增长、用品质来教育企业经营、用品质来强化制造基础,对假冒伪劣、品质低劣的产品要严厉打击,通过五年、十年的努力,相信一定可以扭转浙江工业形象,打造成为真正的“工业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