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近年來,隨著各地屢屢上演電梯事故,電梯質量安全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快速工業化進程中,環境污染問題成為老百姓投訴的重點。
在昨天的電視訪談節目《對話蘇州》中,蘇州市副市長徐美健,以及蘇州市質監局局長鈕雪林、蘇州市環保局局長馮仁新等相關部門“一把手”與百姓零距離溝通交流,重點就一些實際問題進行了現場辦公,並且圍繞電梯驚魂頻頻上演的背后究竟是什麼原因、蘇州電梯質量到底怎麼樣,以及環保惠民、建設宜居城鄉環境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話題一
電梯質量
今年8月18日,工業園區東方維羅納小區近百名業主聚集在物業管理處,要求更換小區電梯。因為交房不到一年時間裡,約有一百多位業主遭遇電梯被困、急墜事故。
在姑蘇區新康花園小區,6幢小高層的18台電梯使用到今天已經有八年了。提到電梯困人,這裡的居民們似乎已經習以為常。就在不久前,業主代表陳阿姨就被困在電梯裡長達1個多小時,最后是消防隊員強行撬門才幫她化險為夷。面對全面老化的電梯,小區物業也很無奈。隻好貼出告示,提醒居民們進入電梯一定要快進快出。不少居民則無奈選擇了每天爬樓……
新康花園啟用基金修電梯
對於東方維羅納小區的電梯故障問題,11月2日,質監局與兩家電梯的生產廠家以及開發商、小區居民直接對話,分析問題。
新康花園小區新物業接手后啟動電梯大修,征集70%的業主同意,並且提交給住建部門。昨天物業部門已經接到通知,住建部門已經同意新康花園啟用維修基金來對電梯進行大修。
物業公司是電梯
第一責任人
蘇州,既是電梯生產大市也是使用大市。全市在用電梯7.2萬余台,在江蘇省十三個省轄市中位列第一,其中相當一部分已進入更新期。這幾年,質監部門、住建部門等相關部門經常開展一些專項排查,蘇州電梯的運行和電梯安全,總體情況還是好的。
電梯是全體業主的,業主委托物業來管理,理所當然電梯的安全運營第一責任人是物業公司。電梯在三包期間出現問題由廠商和開發商來承擔,超過三包期,正常的維修應該在物業管理費中去支出。大修和更換新的電梯,專門有電梯維修基金來支出這麼一筆費用。
話題二
電梯維保
根據中國電梯行業協會的調查統計,超過80%的電梯故障都是因為維保不到位導致的。那麼,蘇州電梯維保行業的現狀又怎樣呢?記者詢問了蘇州地區幾家電梯維保公司,同樣一台8人11層小區電梯,對方開出的一年維保費用,最低和最高價居然相差了一倍還不止……業內人士也坦言,目前電梯維保市場確實現在比較混亂,電梯市場每年有20%的增長,而電梯維保每年隻有2%的增長。維保單位價格良莠不齊,低價競爭很嚴重,甚至一台電梯維保一年的費用不足5000元。這會對電梯的運行質量造成很大的傷害。
電梯維保實施淘汰制
前段時間,蘇州對電梯維保進行了調研。首先,蘇州下一步要積極引導和鼓勵生產廠商延伸他們的服務,組建維保隊伍,為蘇州老百姓來服務,為這些電梯來把關。其次,在行業管理的同時,也希望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不能一味靠低價競爭或者商業賄賂,業主委員會要監督好物業公司,物業公司要監督好維保隊伍,按質按量維護好電梯。再次,質監部門、住建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可以聯手用信息化的系統搞淘汰制、黑名單,對老百姓不負責任的,徹底清除出蘇州市場。
蘇州明年建電梯救援應急中心
質監部門跟住建部門、安監局和便民服務中心籌建電梯救援應急中心。大家隻要撥打應急電話96333,應急處理中心第一時間來處置,第一時間來救援,第一時間責令資質好的公司來應急維修。接線員放在便民服務中心,把96333貼在電梯箱裡面。到明年上半年,先在市區試行,然后再向全市推廣。
話題三
廢氣擾民
相城區渭塘的雪涇村,原本是個寧靜怡人的小村庄。但是,這些年來隨著各類小工廠的進駐,村子周邊的環境狀況越來越差,村民們對於粉塵、噪音、水、氣等各類工業污染,漸漸有了切身感受。經過記者調查發現,這個村子裡一些違規排污企業,其實是無証無照的黑工廠,而且存在由來已久。
無証無照工廠先清理掉
相城區渭塘雪涇村的例子,正反映了蘇州工業發展的過程,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這些廠解決了很多就業問題,解決了稅收,但已經不再適合蘇州目前的發展階段。
因此,相城區應近期治標、中期治本,把無証無照的先清理掉,對老百姓有影響的拿出整改措施,而且還要治本,要加快轉型和工業集中,不適合蘇州的產業趕快淘汰,趕快轉移。
在現場,相城區副區長陳建國也表態,“標”的問題在年內有所改善,“本”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調整,在今后重點把原來低端的家具企業和噪音企業排除出這些區域。
各級政府要有
綠色行政觀念
蘇州的發展會更關注蘇州生態文明建設,通俗的講就是宜居家園這塊會放在整個發展的最重要位置來考慮。下一步市委市政府圍繞蘇州的生態文明建設,按照蘇州編制的生態文明規劃,特別是創建生態文明示范市作為主要抓手來加大工作力度。
整個規劃的要點就是各級政府要有綠色行政的觀念,在決策每一件事情、上每一個項目的時候,首先問一下是不是按照生態文明的要求,是不是綠色行政決策的過程。同時,在實施規劃過程中,企業要注重綠色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