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近日,有在科学城上班的街坊向记者反映称,科学大道一处配有手扶电梯和垂直电梯的天桥自投入使用以来,电梯几乎没动过,俨然成了一对贵价摆设。走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该天桥存在植物枯萎和疑似不修建雨篷的问题。
配备电梯但是没开
街坊所说的天桥,位于萝岗科学城的科学大道,在科学城管委会附近,周边有不少企业,过往行人以上班族为主。
远看天桥,其配备了手扶电梯和垂直电梯,设备看似齐全。然而走近一看,可以看到手扶电梯并没有开动;位于天桥北侧的垂直电梯也处于关闭状态;南侧电梯的小屏幕虽然能正常显示,但按升降键时均没有反应,同样处于“罢工”状态。
“我去年7月来到这边上班,印象中这电梯就从没动过。”在该天桥附近某企业上班的梁小姐说,“现在电梯都快铺满尘了,大家都是走路通过。”随后 记者询问的若干行人也都表示,自己没“享受”过这部本应该会动的电梯。此外,记者在手扶电梯和垂直电梯周边仔细观察,并没有发现任何维护单位的信息。
花槽植物几近枯萎
除了电梯缺少维护,记者留意到,人行天桥花槽里的植物正处在枯萎状态。尽管植物仍活着,但绝大部分叶子和一部分枝桠已干涸,与周边翠绿的绿化植物形成鲜明对比。
“除了上下班时间,使用天桥的人确实不多,所以不清楚是电梯坏了,还是管理单位不愿开动电梯。”梁小姐认为,“但连花草也不维护,就太不应该了”。
雨篷有架无顶好奇怪
走访中,有热心街坊指出,天桥除了常规的护栏,还修有一些粗大的金属框架,“看起来应该是修雨篷用的,可现在只有框架,不见遮挡物。”白领钟先生说道。记者留意到,这些框架的顶部为规则的方形,边沿也较为平整,框架形状与BRT沿线有雨篷的天桥类似。
记者再次随机采访几名路人,他们均认为,从框架的形状来看,天桥理论上可以修建雨篷,“既然有框架,那就应该修建遮风挡雨的篷顶。”而资料显示,该天桥于2011年完成建设。
就该天桥的情况,记者联系了萝岗区建设和市政园林局,工作人员建议,欲了解设计天桥具体情况可联系市政处。可截至记者昨日傍晚6时许发稿,工作人员提供的该处电话,尚处于无人接听状态。信息时报记者将继续关注事件进展并进行追踪报道。
这里,天桥勒杜鹃黯然失色
地点:南洲路与江海大道南交界处
昨日有市民报料称,海珠区南洲路与江海大道南交界处过街天桥两侧的勒杜鹃全部变成枯黄,天桥上没有见到任何的杜鹃花,反而是天桥楼梯多了一堆枯枝败叶。记 者走访获悉,该天桥发生如此状况已经不止一次,街坊们反映,就在去年年底,类似的情况就曾发生过。
昨日下午,记者到场发现,这些杜鹃花的泥土已经干枯,折下来的枝干也不见任何水分。20多米的天桥上,只有寥寥可数的绿叶。
在附近经营服装生意的市民告诉记者,这些勒杜鹃已经干枯了很长时间。平时就不见有人来打理。偶然见到有人出现,也只是扫一下天桥上的垃圾。
昨日记者致电市园林热线。接线工作人员表示,南洲路人行天桥是去年市建委新建设完成的工程。在程序上来说,园林局要管理该处天桥,必须等待市建 委的移交。不过,对于该天桥到底属于哪个部门管理,该工作人员表示需要详细了解。昨晚,市园林局热线回复记者称,该天桥现在归属海珠区园林局管理,目前已 有工作人员予以跟进处理。
天桥的绿化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热点。此前,广州还拟投资6338万元对全市100座立交桥、天桥的桥梁绿化及配套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平均每座天桥需花60多万元,其中光是一座桥的绿化就要花35万元。面对如此天桥,不禁让人疑虑,这笔钱是否将花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