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今年9、10月份深圳的住宅新增供应量的确可以用“井喷”来形容。根据星彦地产的统计,在这两个月内具备预售条件并且可能推出的盘达42个,新增供应面积达160万平米以上。供应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高端产品集中,特别是首次推出的高端盘较多。根据统计,在9、10月份有新产品推出的带连排别墅等低密度产品的高端项目达13个之多,其中包括中粮澜山、万科兰乔圣菲等项目名声在外多年的项目,这次都正式推出;二是首次推盘的新盘多,且以中小开发商为主。在新增供应的42个盘中,有24个是首次推出的新盘,开发商以开发量相对较小的企业为主。
从供应结构的特征来看,我认为造成本次供应量“井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过去2、3年时间的市场大起大落,导致了很多项目开发进度放缓,造成开工量的累积。2006年深圳楼市“量价齐飞、见开见涨”的局面,让很多企业对市场未来预期“过于乐观”,从而放慢开发进度,希望通过“时间换(利润)空间”。但2007年7月之后深圳楼市的骤然转向,让深圳市场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量价齐跌”的困难局面,开发商特别是中小开发商对市场未来的走势判断变得模糊不清,于是又采用“边走边看”的观望心态,从而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积累了较多的量。另一方面, 今年复杂的经济形势、低迷不振的深圳楼市让大部分开发企业对深圳楼市未来走向有了自己明确的判断,不再观望,而上半年高档低密度产品的热销也刺激了开发商对于高端产品的市场信心。于是开发商多选择了在今年下半年推盘,加上秋交会和“金九银十”的传统,就出现了这种高档盘、新盘集中推出的局面,加上销售中的大盘加推,“井喷”自然在所难免。
深圳楼市供大于求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供求结构的错读,实际上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当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市场信心不足”导致客户购买力被抑制。在这种低迷的市场行情之下,无论是开发商还是消费者,都要保持理性,不要有太强的博弈心态。对于开发商而言,要认清形势、尊重市场规律,放弃“暴利”思想,实实在在地围绕客户需求提升产品品质,合理定价,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要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当机立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