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梯安全,何以让人担忧?
作者: 2014-07-21 08:40:15 浏览:77
[打印]

  王力民先生住在六州首府,每天他最少要乘坐8次电梯。家住在10层,每天至少上下4次,办公室在20层每天上下至少也是4次。王先生说,在报纸上看到过几篇电梯事故的新闻,总担心电梯“闹病”。这些问题,每天都在王先生脑袋里转来转去,上上下下的享受变成了上上下下的忐忑。
  电梯迅速增加 维保任务艰巨
  现在电梯几乎与每个市民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电梯安全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日前,记者从市质监局采访了解到,截至6月底,全市电梯在册台数6280台。其中,金安区1478台,裕安区1767台,其他县区3035台。随着全市高层建筑快速增长,每年电梯保有量以30%左右速度增长。
  根据国家2009年颁布的《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规定,电梯应每15天进行一次清洁、润滑、保养和检查。也就是说电梯必须每半个月做一次检查。“日常的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每半个月的检查就有28个小项,除此之外,每季度、半年、一年,都会在之前的基础上增加检验项目,由维保单位进行自检。全年加起来,一部电梯需要完成自检项目有70余个。”安徽森赫电梯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汇东介绍说。
  “目前,全市有电梯安装维保资质单位12家,外地维保、安装单位有30多家。这些维保单位人员流动性大,总体人数一直处于变化当中,从目前的情况看的确存在电梯和维保人员的人机配比率不高的现实,电梯维保人员工作任务比较艰巨。”市质监局特种设备监察科科长刘士华告诉记者,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在日常检查中,也发现一些电梯维保单位保养记录不完整、使用单位逾期未报检的情况。“这种情况我们就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责令其改正,预期不改或者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采取强制措施封存电梯,直到隐患消除才允许使用。”
  故障多缘于违规、超负荷使用
  记者采访了解到,电梯发生故障和事故是两个概念。电梯事故有严格的分级和定义,只有在被困人员滞留超过两个小时以上才构成一般事故。近年来,随着我市电梯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我市电梯伤亡事故不断上升: 2011年电梯事故和故障6起,2013年增加到24起,有上升趋势;电梯问题投诉由2011年的17次增加到2013年的99次,由电梯运行管理问题引发的民事纠纷不断增多,电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电梯偶尔发生故障,有停电、机械故障原因,也有乘坐不当和电梯内环境污染等诸多原因。”汪汇东向记者介绍:“从平时反映的故障情况来看,多数故障缘于电梯的违规、超负荷使用和管理不当。目前,国家对电梯使用年限没有具体规定,只有当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时,使用单位才会予以报废。但实际上电梯使用久了以后,对保养和维护的要求就会更高,故障的频率也相对较高,电梯是机电产品,一些元件时间长了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维护或更换,电梯的故障率也会随着增高。”除了保养不力的原因外,使用不当和超负荷使用也是导致电梯故障高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一些小区由于设计时电梯容量与乘员数量匹配不够合理,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需求,增大了故障发生的频率。还有一些新建小区,由于装修时大量的拉运装修材料长时间阻碍电梯门关闭或给电梯造成污染后未得到及时维护清理,这些都会造成电梯故障的发生。
  电梯困人 盲目自救很危险
  对于乘坐的电梯是否达标,有没有得到维护,电梯内的监控设备及手机通讯信号是否存在,如何安全乘坐电梯等一些市民关心的问题,记者也向质检部门进行了询问。
  “还在使用中的电梯,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单位每年都会进行年度检验,检验合格的会向使用单位发放《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由使用单位张贴在电梯轿厢内醒目的位置。电梯每次的保养也必须有书面形式的记录。虽然目前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对电梯内是否必须安装监控设备做出规定,但在电梯检验规程中明确规定,必须保证电梯报警装置有效联通,在电梯运行时有专人值守,电梯内必须张贴相关维保单位、使用单位的联系方式,以保证乘客随时能和外界沟通。”此外刘士华还提醒市民,在乘坐电梯时一定要遵守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的要求,不做危及电梯安全运行或危及他人安全乘坐的行为;如果发现电梯检验合格标志超期或者明示处于非常状态下的电梯不要乘坐。当被电梯困住时,不必惊慌,要通过报警键或110联系外界等待救援,千万不要试图自行扒开电梯门。“电梯轿厢不是密闭空间,电梯困人时被困人员呆在里面是没有危险的。试图自救往往是最危险的选择,因为电梯出现故障时,极有可能卡在两层楼之间,擅自采取措施开打电梯层门极容易导致坠落事故。”

信息来源: 六安网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