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医学专业的张博喻毕业时就打定了主意:不从医。原因呢?与自己的性格不搭。这在父母一辈人眼里通常是任性,但张博喻的父亲却出乎意料地支持她。
“父亲虽然自己有企业,但是对我却从没有过多的要求,而是希望我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张博喻笑着告诉我们。不过这个80后女孩在自己的创业中,也发现不是每个长辈都像父亲一样理解年轻一代的想法。
毕业后,张博喻自己开了一家店销售橱柜,合作方与她年龄差距很大。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却遭到思想保守的“老前辈”的否定,一年左右的时间,双方就因理念不合而结束了合作。
创业碰壁的张博喻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她给自己重新定位之后,决定回到父亲的公司帮助他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
2011年,扬州尼尔的客服部门多了一名特殊的员工。消息灵通的同事知道她是董事长的女儿,但也没有对她另眼相看。“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就是实事求是,和谐共处,谁也没有特权。”经过几年锻炼,如今张博喻已经是这个和谐大家庭的大管家。
张博喻雷厉风行,一上任就推出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她也知道,从没规矩到有规矩是很难的过程。于是她想出一个很“有爱”的监督管理方式:对员工每一份罚款,公司以两倍的金额补贴,把所有钱归入一个爱心基金中。未来员工发生任何意外,或者家人遭遇天灾人祸,公司用这笔基金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不仅推行了新制度,还可以让员工更安心地工作。
没想到在新制度实施的第一天,公司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就因为没带胸卡交了罚款,正所谓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张博喻坦言,她其实更加认同严厉的管理制度,而这些人性化的理念是受父亲影响。自从她开始资助残障儿童,看到别人感谢的目光,就特别的开心,也深切体会到人际关系中爱的力量。
“我小的时候,爸爸就说,他不想做老板,想做企业家。老板是赚钱的,企业家是给社会做贡献的。”尽管知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需要更多制度去约束,但她不想把企业做成一个仅仅提供工作和物质保障的冷冰冰的地方。
在扬州尼尔的办公楼里,随处可见企业“开心文化”的标语,张博喻希望在她的努力下,企业不仅能够越做越强,更能够继续像一个有爱的大家庭一样,和谐共处,齐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