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近日,新快报记者从市质监局了解到,全市近10万部电梯,投保率达到80%。但各类险种在质监部门的统计中没有细分,所以目前统计的电梯责任险,不仅包括公众责任险方面,还包括产品责任险等。
此前,有本地媒体报道,市民可以通过查看电梯里的广东电梯责任保险示范项目有无统一的保障保险标志,确认电梯是否投保。不过,新快报记者连日走访CBD里多家甲级写字楼的电梯,却并未发现这个标志。
CBD内众多大型甲级写字楼如富力中心、盈通广场、中信广场、中泰国际广场、西塔、太古汇等,都看不到保障保险标志。而多数电梯内的 “标配”则是:严禁推门、掰门标志,电梯维保标志、检验标志和安全守则。
对此,部分写字楼的物管解释,没保险标志不代表CBD里的电梯没有买保险,只是没有针对电梯买单独的保险。也有写字楼物管表示,已为写字楼投保了公众责任险,但不清楚电梯维保单位是否购买产品责任险。如广州天力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称,针对CBD区域管辖范围内的写字楼,公司统一购买了公众责任险,用以保障整个公共范围的安全,包括电梯。
CBD资深物业从业人员张先生告诉记者,很多物业公司并没有特别针对电梯买单独的保险,“由于这是写字楼大范围内的保险,因而也不会在电梯上张贴标志。”
专家分析
公众责任险只保障物管
事故责任认定仍很模糊
CBD甲级写字楼多买“公众责任险”,它在白领遭遇电梯安全问题时,能起什么作用?
据质监部门介绍,电梯的公众责任险主要有两方面功能:一是防损减灾,一方面提升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的安全意识,减少故障的发生,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通过保险的救助机制,在发生意外时协助当事人在医疗、后续治疗等方面的救治。目前比较主流的产品是100元可以提供100万元的保额。
此外,新快报记者从保险专业人士处了解到,针对公共场所的电梯,电梯维保护保养方和电梯使用管理方购买的保险有所不同,电梯保护保养方一般购买产品责任险/电梯责任险,物业管理方多购买公众责任险。
东京海上保险公司资深保险理赔从业人员沈欧介绍说,上述两种保险均属于责任险的大范畴,跟着“责任”走,即哪一方的责任导致的事故就由哪一方的保险公司赔付。比如,由于产品缺陷或者厂家维护、维修失误导致的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就由产品责任险的保险公司进行赔付。不属于购买保险方的责任,即使在电梯里发生了事故,都不能用相应的保险进行赔付。
友邦保险资深从业人员周海燕说,公众责任险对该栋大厦的承保范围内也包括电梯,如果发生意外,属于物业的责任,也可以承保。比如在电梯、大堂、洗手间发生的事故,理赔要依据是否为大厦责任、故意或非故意来判定。
但是,资深保险理赔人员张先生也透露,电梯事故中的事故责任认定往往存在灰色地带。“用产品责任险还是公众责任险进行赔付?有时好像用什么赔都说得过去,这需要立法来进一步明确。”张先生透露,中资的电梯厂商较少购买产品责任险,反而是多数保险意识强的外国厂家会买。
提醒
有冇保险,多数白领蒙查查
新快报记者在走访写字楼期间,询问了白领的对电梯安全的看法。大部分白领对电梯保险了解很少,不知道公司的电梯是否有买保险。“这个真不知道,公司物管都不会说这些事,”在太古汇一公司上班的谢小姐说,“不讲不知道,出了事真的没保障,至少不知道找谁来负责。”
电梯使用超10年进入故障高发期
据了解,电梯使用超10年就进入故障高发期,目前,CBD也存在大量楼龄在10年以上的写字楼或者商住两用楼。新快报记者从市质监部门获悉,电梯的日常保养按照规定应该15天就要检查一次。质监部门表示,依照《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的规定,维保公司工作完毕后,必须由使用单位签字确认。这在电梯监督抽查工作中,也会检查维保记录的签署情况。
白领可购买意外险或寿险保障自身
如果担心电梯故障造成人身伤害,白领也可以自行购买保险保障自身。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数保险专业推荐白领购买包含意外医疗保障的意外险,用以保障意外导致的入院治疗、残疾或者身故。另外,定期人寿保险也可保障意外死亡。这些险种的保障时间一般为一年,保费并不高。企业方面,也可以通过企业团体意外险或雇主责任险等险种保障员工在工作期间发生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