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当你老了 走不动了
作者: 2015-06-29 10:04:37 浏览:70
[打印]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当你老了,走不动了,能出门遛弯聊天,能去菜市场买菜,能去幼儿园接孙子,甚至就为能下楼呼吸口“外头的空气”……这种很多老人希望的最基本最朴素的晚年生活,经常会止步于一部电梯。
  
  电梯“旧换新”,但交不起钱的老人没有磁卡,只能等着“蹭电梯”;老楼的结构让电梯不能层层停,腿脚不便的老人每天都过着“数着台阶”的日子,甚至病危之际,也不得不由儿女架着上半层楼才能搭上“救命”电梯;更有六层老楼上下200级台阶,让八旬老人像孩子一样盼星星盼月亮,盼儿女一周能来两天,带她下楼透透气儿。
  
  电梯困扰了很多老人的日常生活,但对于一些爱琢磨、热心肠的老人来说,一切困难“都是浮云”。家住东花市的金老先生在奔走考察并与街坊邻居商量后,东花市北里出现了北京首部由居民自筹资金的座椅式电梯。时隔几个月后,和平里七区的第二部座椅式电梯也正式启动,还增加了可以显示楼层的显示器。但这样的一部电梯动辄将近20万,这对于很多靠退休费过日子的老人来说并不是小数目,“要是政府能有补贴就太好了。”
  
  在西城区广外街道广外南街小区,5部电梯去年被纳入本市首批无主、由政府出资更新的老旧电梯。改造后的电梯宽敞了,电梯门从原来的80厘米变为90厘米,残疾人和腿脚不便的老人自己操作着轮椅也能进出自如。从今年起,新设计的住宅小区需要强制性地符合该规范,即必须有一台电梯能容纳担架。
  
  被电梯的问题困扰已久的,多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由单位出资建起的老楼。如今,居住在里面的壮年职工都已变成了耄耋老人。他们盼着能不再气喘吁吁地爬上五、六层楼的台阶,盼着能在突发疾病时别因没有电梯而耽误了救命时间。但老楼装电梯,这看似简单的事情遇到的是“钱”和“人”两大难题。安装费用无人出,住户自筹筹不起。还曾有一栋居民楼安装电梯的工程进行到一半,但有的居民却以噪音、遮光、碍事等原因动用了自己“一票否决”权。
  
  老楼装电梯、电动爬楼椅等爬楼装置将进一步获政策支持,这样的“利好”消息让北京的居家养老蓝图更让人期盼。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