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作为拉动投资和消费不可替代的支柱行业,房地产目前还处在严重的销售困境之中,尽管近期国家与地方出台了种种刺激购买的新政和措施,但短时间内市场的影响还不明显,这个冬天对房地产整体来说还是相当寒冷的。细分到市场上的不同产品——新建商品房,一直看一手房“眼色”的二手房,被从管理层一直到普通百姓都寄予厚望的保障性住房,它们各自所面临的具体市场环境与状态还是有所不同的。
商品房市场——求稳定
“房地产市场只有拥有一个稳定的供求状况,一个相对透明、科学区分不同产品类别的市场法则,才是一个健康发展的市场,才能促进产业继续发展。”在采访中,很多业内人士都这样表示。面对楼市艰难的处境,商品房市场是最难熬的。因此,“稳定”才是目前的市场状态下,商品房市场所追求的目标。
有关数据统计,上一周大连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了“价量双跌”的趋势:总成交套数327套,环比11月第一周的总成交套数391套下滑16.4%,其中,甘井子区和中山区的成交套数呈上升趋势,沙河口区和西岗区则呈下滑趋势;上周总体成交价格为7902元,环比之前一周的9991元下滑了20.9%;总成交面积和总成交金额与11月的第一周相比,下滑幅度都在50%左右。这一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大连的商品房市场所处的恶劣环境。沈阳72家房地产商也在行业协会的组织下建立了“不降价联盟”,排除炒作的因素,它也证明了开发商和政府对稳定商品房市场的迫切心理。就如同世华财讯董事长于品海所说:“稳定的市场才是最棒的市场,稳定的经济才是企业最大的依靠。”
但是,此“稳定”并非把房价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也不是把房价稳定在较低的水平,这样的大起大落都不利于经济的稳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近日表示,为稳定房地产市场和规范市场秩序,要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主动应对市场变化,合理调整价格,促进交易活跃。来自监管层的信息也显示,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相关方面将继续及时分析和研究,在此前出台的税费减免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更具体化的政策。
二手房销售——盼回暖
比起商品房市场,大连的二手房市场在这次楼市寒流中将更好过一些,自楼市新政颁布以来,二手房交易量出现明显的回升。为了能够享受1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政带来的实惠,不少二手房购房者尤其是首套小户型买家推迟了购房计划,中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些购房者即便新政颁布之前签订了认购书,也要求延迟到11月以后签正式买卖合同。据了解,新政实施后的首个工作日,大连房地产交易市场办理缴税的市民猛增,可见,新政的影响力率先在存量房市场显现出来。
无疑,新政促进了刚性需求的释放,学区房以及结婚房的交易量都明显上升,成为了目前的热销房源。然而,一些新增房源就没有存量房那样乐观,一部分非刚性需求的购房者又开始期盼起进一步的利好政策出台,二手房市场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观望的气氛。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新政开始实施初期二手房市场交易量的明显放大,是由于之前买家为了享受税收优惠,暂缓了办理买房手续所致,这种回暖状况应该不会延续很长时间。对于“回暖”与否,业内人士是见仁见智,也有人告诉记者,机会总是青睐懂得把握的人,刚性需求永远存在,新政一定会带来二手房市场的回暖,只要你能为每一位客户找到适合的房子。
保障性住房——猛升温
在商品房、二手房和保障性住房市场中,后者是目前道路最平坦、前途最光明的。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第一项就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可见中央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鼓励自住性消费需求的决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近日表示,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今年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今后3年,中央财政将投资9000亿元,用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保障性住房每年3000亿元的投资,将有力地支撑未来三年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既是保障民生的需求,也是拉动经济的需求,据测算,廉租住房的建设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将拉动建筑业的发展,可以提供200多万个就业机会。据悉,如果把上下游产业加在一起,每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将带动投资近6000亿元,住房保障投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可见一斑。
另外,保障性住房还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消化房地产泡沫,促进商品房市场的健康发展,可以说,中央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大力建设是众望所归。实际上,商品房、二手房和保障性住房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不同的消费群体,保障性住房的大力建设,也会让那些低收入的家庭在寒冬中感到更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