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作为特种设备的电梯,安装后绝非“一劳永逸”,因为它随时承载着乘客的生命安全。就我州来说,虽未发生电梯轿厢滑落引发的安全事件,而电梯困人事件却时有发生。对于不知情的乘客来说,往往找物管理论,因为“谁收钱就该谁提供服务”。其实,电梯安全,重在平时维保,电梯发生故障或困人后,“首板”应该打在维保单位及维保员身上,而物管的责任仅是日常的使用管理。
即使责任划分如此明确,但记者观察发现,物管、维保、监管各部门仍然有“走过场、管理缺位”的乱象。
乱象一:电梯硬软件不一
一部安装规范的电梯,其轿厢内会安装抽风扇、摄像头、报警电话、电铃,张贴由技术监督部门盖章并出具的“电梯使用标志”及电梯安全提示。
这些要件,一旦发生安全事件,就给电梯内人员带来极大便利甚至生的希望。如电梯困人后,乘客可拨打“电梯使用标志”上提供的救援电话或另行张贴的维保员电话,即使没带手机或手机无信号,也可通过电梯内的电话报警;而抽风扇可以促进空气流通,以致不被窒息;通过摄像头可视电梯内人员动态;通过电梯内的电话方便与被困人交流等。
记者在开远、弥勒的部分电梯房走访,却发现很少有“要件”齐全的电梯。一位维保员称,因电梯厂家研发时间不一、技术指数不同,有些附带设备需要成本,高楼开发商不愿投入、物业也不愿增加成本,导致“要件”缺这少那,如有些电梯简单到仅有几个楼层按钮。
电梯安全提示
乱象二:责任主体复杂
家住开远市水岸逸城电梯楼的田女士说,每年的电梯使用费都交给了物管,应该由物管为她们提供电梯安全服务。例如本月10日,该市101大厦业主罗鹏被因电梯后,并未拨打电梯维保员的电话,而是拨打了保安电话,他认为首先是物管的责任。
水岸逸城物管告诉记者,他们仅是代收电梯费、引导乘客正确使用电梯,监督电梯货运时不超载、超宽,发生故障第一时间告诉维保员的职责。至于电梯技术问题,均由维保单位人员负责。另外,在电梯日常保养时,由参加过培训过的物管监督维保专业人员完成保养。
而技术监督部门,主要检查维保员与物管共同签字的电梯维保登记,发生电梯故障后核查责任主题,下达整改书等。
责任虽然明确,而在不少高楼电梯的管理责任方面,却充满乱相。如开远渝景花园的电梯,有业主称开发商在卖房时就承诺“电梯免费使用”,入住以来大部分业主拒交电梯费。如发生电梯安全事件,他们认为是楼盘开发商的责任。
开远杨律师说,由于电梯监管单位不一,发生安全事件后也给乘客带来索赔主体不一的麻烦。他认为,即使如此复杂,电梯出现技术问题后维保单位应担负首要责任。
乱象三:维保人员走过场
电梯维保员是近年来新生的一个职业。随着电梯的增多,维保单位、人员也在不断增多。而据记者走访,有些维保单位,并没有增加多少维保员,甚至承保百部电梯仅安排了四五个维保员。
开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李仕勇称,该市有23家电梯维保单位,均为外地人。据一名维保员说,他的单位在个旧,在开远承保了100多部电梯,有4名维保员。每部电梯每半月或一月就要维保一次,常规维保就要查看20多个零部件,太忙了。
这名维保员透露,人少任务重,只有问问物管、简单看看电梯主要零部件的安全性、在维保单上签签字,“没有时间过细地检查”。而这种“没时间”却是维保员的“常态病”。
如此“走过场”,才是导致电梯频频困人的主要原因。而在这位维保员的眼里,“电梯困人很正常,只要不超过两小时,因为它是特种设备。另外,只要发生电脑无法识别的问题,电梯首先启动自警系统、停止运行。”
随着居民楼电梯使用年限、零部件的老化,如果维保过程走过场,都将引发更多的电梯困人事件。弥勒市民杨义德称,他今后不会考虑购买电梯房,理由是要多交几十年的电梯费,房屋公摊面积也多、还容易被电梯困住,维权麻烦等。
破解:只有监管不“缺位”
电梯维保有严格要求,其零部件有半月保、月保、季保、半年全年保,还有两年保等。仅半月维保有28项内容,季度维保达30多项,半年维保达50多项。如此给为仅给维保员经及监管人员都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量。
如果在半月、一月维保时,物管或监管单位没有监督到位,没有对照维保单一一核对,就给维保员带来了“走过场”的可乘之机。
住户与业主委员会也须提升主人翁意识。发生电梯停运、困人等事件后,业主有权提出查看故障排查、维修情况,并向质检部门投诉;对不负责任的物管和电梯维保单位,业主委员会也可以提出更换意见。
目前,在我州虽未发生较大的电梯安全事故,但就电梯的安全性也不容忽视。依照相关法规,因电梯维保单位的维保责任问题引发安全事件后,处罚十分严厉。但就日常的监管责任仍然需要政府质检部门进一步加大力度,严查维保员走过场现象上,给众多电梯乘客一个安全的“交通”环境。而对于电乘乘客来说,只有掌握了电梯使用常识及救援措施,才能更进一步的提升人身安全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