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1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和中国电梯协会等在京举办“电梯企业维保标准自我声明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活动”。图为质检总局副局长陈钢在致辞。

北京1月6日讯 “‘电梯企业维保标准自我声明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活动’是质检部门推进企业标准自我声明与监督制度实施的又一项新进展,更是推进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创新,打响了2016年电梯安全整治攻坚战的‘开门炮’.......”6号上午,质检总局副局长陈钢在由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和中国电梯协会共同举办的“电梯企业维保标准自我声明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活动”上透露,今年将在去年开展的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已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电梯安全攻坚战。
10家企业维保标准和服务质量承诺指标均高于国家标准

中国电梯协会理事长李守林在接受记者采访。
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此次企业服务质量承诺的主要指标有三个:电梯困人故障救援到达时间,故障停机率以及大修周期和延寿年数。尤其是故障停机率以及大修周期和延寿年数,体现了电梯运行的可靠性和运行成本,目前相关规范标准中没有要求,此次是第一次创新性地提出的新指标。
记者了解到,此次各企业除了在企业标准中公开维保工作的周期、项目、内容等事中过程,将提供高于国家标准、技术规范的维保服务,用乘客最关心的困梯救援时间、故障停机率、大修周期和延长使用寿命等指标反映维保服务的最终结果。
参加这次活动的电梯企业有: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东芝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华升富士达电梯有限公司、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通力电梯有限公司、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奥的斯电梯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等10家电梯企业,其电梯产品占全国总量60%以上。
中国电梯协会理事长李守林认为,此次10家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公开向社会作维保标准自我声明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自我加压为对全行业自律起到了带头作用,为提升《中国制造2025》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针对中国经济网记者提出的如何监督电梯企业质量承诺的履行的问题,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相关负责人说,电梯企业向社会做出承诺,就要接受广大群众和媒体,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督,特别是让公众行使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和表达权,通过群众监督推动物业公司选择良好的电梯企业提供优质维保服务,促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和电梯行业健康发展。
据悉,质检部门将继续做好企业质量承诺的指导和监督,完善维保质量指标体系,支持推动更多企业开展质量标准承诺,同时将利用各地“96333”等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发挥群众和媒体监督作用,建立质量承诺考核和退出机制,推动承诺工作取得更好实效。
我国电梯万台电梯事故死亡率从0.49下降到0.12
据了解,截至2015年底,全国电梯总量超过400万台,我国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质检部门高度重视电梯安全工作,2015年,质检部门集全系统之力,组织开展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集中整治隐患电梯10.1万台,8个省(自治区)开通电梯应急处置平台,推进安全监管改革创新,积极构建长效机制。
据陈钢介绍,2015年全国共发生电梯事故58起,死亡46人,与2013、2014年相比均有所下降,保持了总体平稳的安全态势。近十年来,我国电梯总数增长6倍,万台电梯事故死亡率从0.49下降到0.12,整体安全水平逐年提高,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陈钢着重强调,当前,我国电梯高负荷、大运量、长周期使用普遍存在,老旧电梯数量激增,电梯安全主体责任不能有效落实,特别是电梯维保行业恶性竞争,劣币驱逐良币,维保工作不到位,导致电梯事故和故障时有发生。
据陈钢透露,针对问题,2016年,质检部门将继续深入开展电梯安全攻坚战,对问题电梯集中整治,并着力实施改革创新,推动电梯立法,明确各方主体责任,构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特别是对电梯维保监管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
运用大数据监管 着力打造电梯生态系统监管
记者通过比对10家企业的公开承诺书发现,企业都在实施大数据的管理,那么如何整合各家的数据信息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此问题,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从电梯信息化革新入手,已经研发了电梯应急处置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的建立,是为了汇总各地电梯应急处置平台数据,形成电梯应急处置大数据基础,从而通过深度数据挖掘得出全国电梯应急处置现状,以及了解故障电梯生产、使用、维保单位的相关信息,此次10家企业的相信息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也就意味着,电梯的制造、使用、维保单位可以从系统中快速获取到本单位相关电梯的应急处置情况,及时了解所有电梯状态,掌控未来工作的主动权,为打造电梯生态系统监管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