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第三方管家“盯”维保能否为电梯装上“安全阀”
作者: 2017-01-13 10:41:16 浏览:174
[打印]

  苏州是电梯使用大市,目前在用电梯超过10万台,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中居首位,并且正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因乘坐电梯遭遇突发状况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也随之而来,这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电梯维保存在的问题。

  与庞大的电梯使用数量相应的是,苏州电梯维保市场大,但是维保企业良莠不齐。在激烈的竞争下,有的维保单位不惜牺牲维保质量压价抢市场,由此导致了电梯定期维保走过场、修理偷工减料等乱象,造成不少隐患电梯“带病上岗”。

  对政府部门来说,电梯运行安全和维保质量的监管压力不言而喻。为此,近两年,苏州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助推电梯维保市场优胜劣汰。同时,借助保险之手,逐步给住宅小区和公共场所的电梯配备“私人卫士”。这些手段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电梯维保单位的恶性竞争,减少了电梯危险运行带来的不良后果。但面对电梯维保公司多、散、小的现状,全面为电梯维保市场念好“紧箍咒”,仍是一道难题。

  案例

  “保姆”维保管理跟不上小区电梯一停就是一年

  市民高先生在园区星汉街的一个小区住了近十年,最近几年中,电梯故障频出,令小区居民苦不堪言。

  据了解,小区电梯在投用初期,由生产厂家负责维保。当时的小区物业管理方认为维保费用较高,不久后,电梯“管家”被换成另一家收费便宜不少的维保单位。此后几年里,小区内不少电梯时不时会“闹情绪”,二期、三期住宅楼内,近一半电梯出过状况。困人、停用等问题,给居民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前年,我们这栋楼的一台电梯停用了将近一年,大家要求尽快修复,但维保单位迟迟不给解决,业主们意见很大。”高先生说。随后,业主将情况向苏州市质监局反映,并请电梯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和质监部门特种设备监管人员到现场查看,发现不少部件损坏严重。质监人员表示,造成目前的状况,除了有居民日常使用不当的因素外,电梯维保工作不到位是重要原因。

  经多方交涉,高先生所住大楼的电梯在2015年重新交由原厂维保,在花费约19万元大面积更换部件维修后,电梯运行状况改善。但由于“元气大伤”,有时仍会冒出小毛病。

  去年8月,苏州市电梯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接到来自九华路一处小区的求助电话,有市民反映多次在小区54幢乘电梯时被困。经核查,不只是54幢,这个小区的45幢、47幢、48幢、49幢、51幢、52幢电梯在此期间也都处于“失保”状态,发生故障时,找不到“保姆”。

  痛点

  恶性竞争压价舍“质”维保费用报价上下差近一倍

  市电梯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7月到12月,96333电梯应急救援专线每月接警量从1511起至2519起不等,以困人、报修、报障为主。上个月,有一家物业公司负责的小区电梯一个月内困人达9次。从去年一年的情况分析中可以发现,部分故障电梯存在失保或超期未检等现象,日常维保不规范是造成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我市电梯数量增长快,另一方面,因设备老化及维保使用不规范,市民乘电梯遭遇突发状况而引发的矛盾频发。记者从市质监局了解到,一些维保单位之间恶性竞争严重,日常维保不按标准操作,马马虎虎走过场;遇到问题时维修偷工减料,电梯小病不修、大病难修,或把小毛病说成大故障,导致定期检验“治标不治本”。而有的电梯虽然日常维保工作都在做,出了故障也有人修,但维保规范与否、修到什么程度,有时也是维保公司说了算。

  苏州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处处长邢东生介绍,目前,苏州共有280多家电梯维保公司,其中外地企业120多家,存在多、散、小的情况。由于竞争激烈,维保费用比往年明显下降。“一台电梯的正常维保费用约为每月300元。但为了追求利润、抢占市场,迎合一些物业公司节约运营成本的需求,部分电梯维保公司给出每月180元甚至更低的报价,不惜牺牲维保质量将维保价格一压再压,这给电梯运行埋下了隐患。”邢东生说。

  纵深

  安全责任险保障“事后救济”念好“紧箍咒”仍是难题

  为了加强对电梯维保市场的管理,近年来,苏州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通过96333大数据分析,对服务不及时、质量差的维保单位实行谈话制度,加密检查频次,严重违规单位清退出市场。列出电梯困人率高、救援速度慢的维保单位名单,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并每月通过市电梯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官方微信推送给用户。将电梯维保公司纳入星级评定,综合考察资质、资源条件、维保情况、维保电梯一次检定合格率、用户满意度、事故率等,评出一到五星,引导物业公司选择优秀单位。对于部分在用电梯试行远程监控,接入市质监局电梯在线监管平台,实施故障预警和困人的实时监控,但目前接受远程监控的比例不到10%。

  近两年,苏州尝试给住宅小区和公共场所的电梯配备“私人卫士”。目前苏州大部分电梯制造企业都购买了产品责任险,这种保险针对电梯制造缺陷造成的损害予以相应赔付。

  2015年3月,苏州启动电梯责任保险推进工程。来自市质监局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市有20000多台电梯实施了安全责任险,今年购买该险的在用电梯将提升至50000台左右。各维保单位电梯安全责任险实施情况,将与星级评定挂钩。

  受省质监局委托协助推进该项工作的恒泰保险经纪公司相关负责人胡海俊介绍,电梯安全责任险的投保主体包含电梯产权人、维保单位、检验机构、电梯生产厂家等相关方。对参保电梯使用中发生意外造成伤亡的受害者,因事故受到财产损失者,在维保等业务工作中发生意外的电梯安装单位、使用权人(物业管理)、电梯维保单位及检验机构雇员等,按不同标准予以赔偿,为“事后救济”提供保障。

  这些举措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维保行业的优胜劣汰,减少了电梯故障发生意外造成的不良后果。然而,和其他城市一样,苏州要彻底给电梯维保单位的维保行为念好“紧箍咒”,目前仍是个难题。

  探索

  给电梯配第三方“管家”让被动监管向自觉防范转变

  “如果有专门的‘管家’,全程参与电梯日常管理,充分做好‘事中控制’,‘事后救济’的概率不就大大降低了吗?”记者在采访中,有小区物管负责人这样说。

  那么,究竟有没有一种模式,能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救济”有机衔接,全程把控电梯维保质量?浙江省宁波市在去年做出探索,其创新做法给苏州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模式。

  去年9月,宁波在鄞州区试水“保险+服务”电梯安全综合保险试点模式,请保险公司参与电梯日常管护,此举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据了解,首批试点涉及5家维保单位,9家物业单位,26个住宅小区的700余台电梯。纳入试点的电梯5大关键部位被装上芯片,通过保险公司研发的手机App与后台监督系统联网,电梯维保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做好半月度、月度、季度、年度保养工作,维保人员操作时须刷卡接受监控,每台电梯上5个关键部位完成维保后,都要拍照上传。

  这一做法的亮点在于,将电梯依法维保的固定费用支出、维保零配件更换费用等纳入保障范围。维保单位发生的日常维保及配件更换费用,由保险公司根据后台监控结果,以赔款形式付给维保单位。通过保险公司这个第三方机构的介入,使电梯维保费用支出与电梯安全管理要求挂钩,推动维保单位从被动监管向自觉防范风险转变。此外,一旦投保电梯发生事故,造成乘客伤亡及财产损失,每人最高可赔100万元,每部电梯累计最高可赔2000万元。政府部门对试点电梯的保险费及维保费用予以一定的补贴。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