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二月二龙抬头:吃龙鳞饼“剃龙头”盼好运
作者: 2017-02-27 09:46:04 浏览:138
[打印]

  “二月二,龙抬头”,这个传统节日又称作“春龙节”,有不少习俗保留至今。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刘一达表示,春龙节一般在“惊蛰”前后,按传统说法,“惊蛰”指“龙动”,换句话说就是一声春雷把蛰伏中龙惊醒了,意味着美好的春天来临。这一天的习俗基本都跟“龙”沾边,通常要吃龙鳞饼、龙鳞面求吉利。

  据公开资料显示,传说春龙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慢慢地,节日民俗不断完善、丰富。据说,到了元朝时期,“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之后相关民俗活动的记载也多了起来。民俗学者王娟说,在古代,这一天皇帝亲耕,皇后则主持蚕桑仪式,祈求丰收。在民间,妇女忌动针线,以免“刺伤龙目”。在饮食方面,有些地区认为“二月二”是太阳的生日,要吃太阳糕。

  其实,在北京,春龙节有很多习俗,俗语称“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刘一达说,为了图个吉利,这一天饮食还大多挂上一个“龙”字,例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馄饨叫吃“龙牙”等等。

  “‘二月二’北京人还要吃饼和面,这两样吃食跟龙有关。饼叫‘龙鳞饼’,面叫‘龙须面’。或者用白面或者棒子面加其它面和好后,做成诸如蜈蚣、蝎子等小生物的形状,在饼铛上拿油煎着吃,美其名曰:熏虫儿。”刘一达解释道。

  有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在春龙节人们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大人理发,叫“剃龙头”,希望带来好运。

  此外,春龙节还有引水入宅的活动。清人所著《宛署杂民》中记载:“都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蜓布入宅厨,施绕水缸,呼为引龙回。”这就是指在节日清晨,人们把草木灰、谷糠等自河边、井边一路撒来,直到家中的水缸边,以求风调雨顺。

  “当天,大人孩子都要早早起床,小孩儿睁开眼后,要在枕头上磕三个头,同时说三遍‘二月二,龙抬头’。之后孩子们要赶在出太阳之前拿课本念书、写字,寓意‘独占鳌头’。”刘一达说,这些民俗都包含着十分美好的寓意。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