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强化风险意识规范使用行为
作者: 2017-06-20 10:54:10 浏览:134
[打印]

  

        电梯安全是政府关心、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营造安全舒适的乘梯环境,既离不开责任主体的日常管理,也离不开乘梯人的文明使用。记者就电梯使用、管理问题采访了长期关注电梯安全的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及省特种设备协会负责人——

  对话人:省人大代表董艳慧

  省政协委员蔡荷芳

  省特种设备协会秘书长胡为祖

  记者:省质监局12365投诉举报中心数据显示,在去年全年接到的投诉中,电梯与汽车投诉比重最高,其中关于电梯投诉的一个主要方面是管理。在电梯的管理使用中存在哪些隐患?能否分析一下原因?

  胡为祖:电梯管理投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配件更换不及时导致电梯经常停用,电梯警示标识、安全使用标识缺失,以及电梯故障救援不及时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电梯使用单位安全意识淡薄,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单位明知存在安全隐患,不及时排除,存在侥幸心理;有的电梯工作人员未经培训上岗;有的电梯内没有安装报警设备,没有紧急救援预案,发生事故后束手无策等。

  董艳慧:电梯事故频发与人们安全意识薄弱,缺乏电梯安全知识关系很大。比如住宅电梯在使用过程中,业主对电梯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装修房屋时,大量的砂石、水泥等散落入电梯,造成电梯导轨磨损、层(轿)门卡死。另外,由于安全乘梯知识相对缺乏,乘梯人遭遇被困电梯时可能会产生盲目自救,或者因施救不当酿成事故;有的小孩在无人监护情况下私自乘梯嬉闹导致发生事故等。

  蔡荷芳:虽然我省已出台了规范电梯生产、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测、监管的相关法规和制度,但随着电梯数量快速增长,电梯特别是住宅电梯的安全管理尚不到位,一些电梯时常发生关人事故和伤人事故。安全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住宅电梯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住宅电梯日常维保质量有待提高、电梯维修经费得不到保障、人为破坏现象严重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居民对电梯安全使用知识掌握不够、安全意识不强,电梯超载运行、轿厢碰撞变形等,也是安全隐患存在的重要原因。

  记者:针对电梯管理使用等方面的隐患,如何防范处理在先?

  董艳慧:在不断提高电梯维保质量、强化对电梯市场质量监管的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构建多部门联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全面加强住宅电梯生产、安装、改造、维修、日常维护保养、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管力度。

  此外,还要注重安全宣传教育,普及电梯安全知识。加强对生产、使用、运维单位的培训教育,增强行业自律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制定完善电梯应急预案,加强电梯应急救援演练,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举办各类电梯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识和避险技能,引导群众正确使用和爱护电梯,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蔡荷芳:在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立日常维保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的同时,要强化日常管理。明确电梯安装单位售后具体期限及计算起始时间、责任范围、制造商与安装者的责任期限、维保和物业单位以及质量部门的责任,并对他们的职责范围进行规范化监督管理。推行动态分类监管,建立住宅电梯监管网络,强化监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有效性和准确性。引入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加快建立电梯信息化监管系统,提供并单向开放新安装电梯的标准安全信号接口,形成同市电梯安全信息数据传输网络,为保障电梯安全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本文标签:风险意识 规范使用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