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铁频现孩子捣乱 电梯当玩具属家长失责
作者: 2017-07-14 10:13:47 浏览:185
[打印]

 

  记者从武汉地铁运营公司获悉,7月来,武汉地铁站内连续发生十余起由“熊孩子”造成的“突发情况”,地铁运营公司提醒家长,乘坐地铁时请管好孩子,避免发生意外。

  7月4日下午5点30分,轨道交通3号线宗关站车控室火灾报系统突然报警。值班站长胡媛立即赶到站厅夹层报警现场,确认周围没有烟火,应该是人为操作。监控录像显示、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地铁站内玩耍,连续按压3个手动报警按钮。其中一个保护玻璃罩被按破,手动火灾报警启动,小孩跟随家长乘车离开。值班站长胡媛介绍,火灾报警系统的开启,可能会造成地铁应急设备启动,包括播放紧急广播、切断非消防电源等,势必会对乘客造成不必要恐慌。

  手扶电梯紧急停止按纽也经常被误按。进入7月以来,有多起儿童按压紧急停止按纽导致手扶电梯紧急停止,甚至还有的孩子喜欢把电梯当成玩具,来回乘坐,嬉笑打闹。

  同样的事还发生在7月初,轨道交通3号线宏图大道站,一名儿童在等待物品过安检时,趁安检员不注意直接爬上安检机,跪在传送带板上等待物品出来,安检员发现后立即上前制止,将孩子抱了下来。

  “儿童是乘坐电梯的高危人群,12岁以下的孩子规范乘坐地铁意识较弱,家长一定不要放松警惕,照顾好孩子。”武汉地铁提醒乘客,带孩子搭乘电梯时要面向梯级运行方向站立,握住扶手带,在没有屏蔽门的1号线站台候车时,一定要站在黄线外,不要嬉笑打闹,避免发生意外。

  自动扶梯存在安全问题和对策措施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电梯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据了解,目前我国在用电梯已接近300万台,特别是近年来,全国电梯数量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已经成为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因此,如何持续保持电梯的安全性能和质量,提高对困人电梯应急救援的能力,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

  对于电梯的产品质量,中国电梯协会相关负责人给出了一组数据:目前我国电梯出口增幅大于国内市场增幅,总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65%左右,这体现了国际市场对中国电梯产品质量的认可。

  据了解,从行业内部看,中国电梯行业已进入洗牌期,产业集中度快速提高。2013年,排名前30的规模企业在消化了全国市场新增的10.4万台电梯的同时,又吃下了近10万台已有的市场份额;前30家规模企业的总量增幅超过25%,高的企业甚至超过30%,而小型企业增幅低于平均值,部分企业出现负增长,有10多家小型企业退出整机制造行业,新申请进入整梯制造业的企业也寥若晨星。这表明,小作坊正在逐步减少,留下来的都是正规军,产品质量也更有保障;从技术角度看,我国已经从等效采用欧洲标准到与欧洲共同制定标准,在欧洲EN81系列标准修订过程中,中国代表共提出102条建议和意见,其中85条被采纳列为欧洲标准。

  电梯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极少出现安全事故。质检总局官网的数据也给出了佐证——根据数据,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电梯300.93万台,2013年全年发生电梯事故70起,死亡57人;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电梯359.85万台,2014年全年发生电梯事故95起,死亡48人;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电梯425.96万台,2015年全年发生电梯事故58起,死亡46人。相比于我国巨大的电梯保有量,电梯事故并不高发。对于扶梯而言,扶梯事故发生率仅为0.000018%,但由于扶梯乘客可接触到的裸露在外运动部件较多,近一半事故需要出动救护车。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消费者对于电梯质量可靠性不高的认识可能一方面来源于老旧电梯频发的安全事故,另一方面来自不到位的安装或维保环节。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电梯住宅楼进入老化期,我国迎来了第一波老旧电梯更换潮。这些高危电梯在“带病服役”的过程中,安全隐患严重。据介绍,2015年质检总局对部分省市2523台使用15年以上老旧电梯进行了抽查,有7%的电梯存在较大隐患。其中有些电梯隐患较多,造成电梯困人等故障时常出现,如广州市、南京市、杭州市“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2014年全年就分别解救困梯人员14606人、10180人、6816人,平均每天分别解救40人、28人、19人。这些老旧电梯的隐患主要集中在平衡系数、超载保护装置等不符合安全要求,部分部件老化、磨损严重等。

  电梯行业内有一句话叫:电梯质量三分产品七分安装。对于新安装的电梯来说,安装、维保环节已然很重要,而对于老旧电梯,更需要更加到位的维护保养。正如业内人士所言,提高电梯质量,必须从标准、制造、安装和保养各方面进行综合治理。而事实上,目前安装人员的数量、能力与新增电梯数量已经不相匹配。

  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有关负责人曾介绍,目前每年新增电梯达50万台以上,但安装人员的数量和能力与每年新增电梯的数量不相匹配。同时,有些项目为了进度大幅压缩设备安装、调试周期。不规范的安装作业,不合理的安装、调试周期都是影响电梯安全的因素。例如若电梯轿厢门保护装置未安装调整到位,将导致保护功能未有效动作,会造成乘客进出轿厢时面临挤压风险;又如若扶梯乘客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准确,或增益调整过小,可能造成乘客漏检,在乘客已踏上梯级时突然启动,容易导致乘客摔倒。

  安装对于电梯只属于短暂环节,维修和使用管理却是长期过程。要保证电梯、扶梯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离不开良好的维护和保养。然而从2015年发生的58起电梯事故的原因分析中可以发现,单违章作业或操作不当就引起13起事故。这与维保人员不足有很大关系。而造成老旧电梯安全隐患的原因里,维护保养水平参差不齐、维修基金不能及时到位等也列在其中。

  据悉,目前电梯的维保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由电梯原厂授权或委托的公司进行维保;二是电梯使用单位雇用第三方维保公司进行维保。专业人士说,维保不到位的原因很多,例如一些小区没有物业,或者物业进驻时没有接管问题电梯,导致使用主体不够明确;一些物业为了节省开支,以明显低于成本的价格聘请维保公司,维保徒有“形式”;另外,电梯数量高速增长,专业维保人员缺口较大。专业人员本就少,维保质量还参差不齐。长期以来,维保行业内部低价揽活、恶性竞争成为行业顽疾。由于是住宅电梯,业主想少出钱,于是拖欠物业费;物业公司想多省钱,就未按需将电梯费用于电梯维修保养;物业公司给钱少,维保单位就少干事。“实际维保中,一些公司减少维保次数、项目,或根本不保养,只应付急修,无形中增加了电梯使用风险。”有关人士说。

  据了解,2015年,质检总局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质检总局已经要求各地组织电梯使用、维保与制造单位,开展全国范围内电梯隐患和风险排查。对“问题电梯”评估建档,着力推动“三无电梯(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使用管理责任落实以及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等“老大难”问题的综合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和风险。在今年的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议上,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2015年以来还在整改的752台建档问题电梯、1215台挂牌督办电梯,该局将以“啃硬骨头”的精神,加大力度尽快完成整改,逐台销号。同时,对发现的新问题责令使用维保单位查找原因、彻底整改。全面推进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各省均有城市建成应急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建设信息公示平台和科学监管平台。

  

本文标签:孩子电梯当玩具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