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钢铁产业振兴规划》面世仍需时日
日前,《钢铁产业振兴规划》已经原则通过,主要将解决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行业结构的任务,但仍在具体修改中,最终面世可能仍需一段时间。作为国家欲出手振兴十大产业中的重点行业,《规划》应该不仅仅是为了救市那么简单。
"减负"获官方认可
记者发现,无论是钢铁、汽车还是轻工、纺织,业界呼声比较一致的是希望通过增加出口退税、降低或取消出口关税的办法来增加企业收入,减轻企业负担。
在钢铁行业,国家已决定自2008年12月1日起,取消67个税号的钢材出口关税,包括所有热轧板卷、热轧中厚板、大型型材(包括大型H型钢)、大部分钢丝、所有焊管、有关税的合金钢板、合金钢窄带、合金钢条杆等。分析人士认为,这项政策将在三个月内见效,所以最快今年一季度开始,出口钢材资源将出现环比增长的局面,对于缓解国内市场资源供给失调局面有重大效果。
淘汰落后标准有所提高
据了解,钢铁产业振兴规划的讨论修改层次逐渐提高,范围逐渐扩大,但仍处于酝酿操作阶段。"规划不是方案,只是指出方向性的纲领,具体的政策措施还需要中央和地方进一步完善。"专家表示。
据悉,此前产业政策规定的300立方米高炉以下落后产能需淘汰的标准在规划中将提高,最低落脚可能在400立方米。上述权威人士表示,规划中淘汰落后产能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结构和技术标准来确定,有的企业可能连800立方米的高炉也得淘汰,这也是对产业政策的修改和完善。同时,还要限制规模增长,建立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由中央和地方出资进行补偿,政府实施监督。
"规划中对联合重组在税收、人员安置等各方利益兼顾也有重点安排,以尽快提高集中度,比如鞍钢重组攀钢后,国家在政策是否会给重组企业在攀西支持政策和发展机会。而在资源战略上重点仍是海外,要建立长期、稳定多渠道多元化的海外资源基地,国内资源优先配给优势企业。"专家说。此外,产业、产品升级、技术改造都是规划的重点。
"收储"希望渺茫
目前各方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是钢铁收储的推出。2008年11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重要物资、资源的国家收储和商业收储力度,增加和充实物资储备。
但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在日前表示,中钢协不支持钢材收储计划。他认为,中国钢铁的产能高达5亿吨,基数较大;另外,钢材大类品种多达20种,全部分类储存几乎不可能,因此,靠小量的,对某类型的钢材收储来平抑市场是极其困难的。
同时,在单尚华看来,钢材收储另一个不可行性则是技术性问题。"钢材不像铜、铝等产品,可以长期存储,钢材容易生锈,较难储存,将会导致储存的那部分钢材很难销售出去。"
有专家认为,一旦实行收储,由于收储量大,那么需要的资金将会达到数十亿元,甚至数百亿元。"相比其他行业的收储方案,钢材收储耗资巨大,效果也有限。"
在业内人士看来,要稳定钢材价格,帮助钢铁企业度过"寒冬",最根本的解决方案还是解决中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