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昨天,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委员们对政府工作报告分别进行了联组讨论。委员们也针对各自关注的焦点发表了鲜明的观点和意见。
238台“高龄”高层电梯急需体检
随着南京城市的发展,高楼林立,楼层高了,自然所依附的交通工具就是电梯。据统计,南京现在有10490台电梯,其中超过10层以上的住宅电梯有9280台。
但是,在这组数据中,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的老旧高层电梯就达到了238台,政协委员盛东在联组讨论中为这些已经面临“高龄”却无法退休的电梯呼吁,及早建立电梯安全的地方法规。
盛东委员调研发现,近几年来,“高龄”高层电梯存在着配套不足、电梯老化更新资金困难等问题,导致了住宅电梯故障率不断攀升,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如鼓楼区的“怡景花园”、玄武区的“唱经楼”等高层住宅都出现过高层电梯故障引发的纠纷。
盛东委员建议,对于这些“高龄”却仍在运作中的高层电梯,在维修费用由谁来支付等焦点问题上,要由有关部门牵头,及早建立应急协调机制。同时,目前,地方还没有关于电梯安全的专门法规,相关部门也要重视电梯的安全性,及早制定这部法规。
对于委员的建议,参加讨论的副市长陆冰当即回应,会后将立刻组织房产等部门进行专题调研,高龄电梯的维修和更换,可考虑从维修基金中支出经费。具体方案待详细测算后再出台。
平均每家养老机构只有4.8名护工
南京将有近1/5左右的市民面临自己的“养老危机”。市政协委员郑黎明特别关注了南京养老机构。
郑黎明调查,目前南京60岁以上的老人有98.9万人,占南京人口的16%;而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会上升到160万人,占南京人口比例的21%。可是南京只有236家养老机构。郑黎明表示:相比之下,南京的养老机构结构失衡、规模偏小、规格低,床位在100张以上的只有20家,护工一共只有1140人。记者算了一下,平均每家养老机构只有4.8名护工。
而护工的工作几乎都是24小时,老人上厕所都需要护工陪,计算之下,护工的数量明显太少,更重要的是,老人多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可普通养老机构护工基本都是临时工,根本就无法满足老人医疗方面的需要。
郑黎明建议,首先,提高对养老院的补贴,现在只有民营养老机构每个床位每月有60元,补贴范围更应扩展到公立机构,并提高该补贴,鼓励更多的机构来投资该行业。其次,护工应纳入公益性岗位,享受劳保;再次,在养老机构从业的医生也应纳入医卫体系,能正常晋升;再次,应将医保公费医疗带入养老院,及时给老人养老提供最常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