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5月2日,杨帆在电梯内劝阻老人吸烟引争辩,未料不久老人猝死,一审判其补偿15000元。杨帆称,事发后老人家属对他辱骂、踢打并逼下跪。“人不在了,我心里也不好受”,但他认为自己并无过错,认捐不认赔。死者家属提出上诉。
这也让我不禁的想起另一个问题,如果是人长得太难看,吓死老人也要不要补偿?
电梯劝烟案后一审被判补偿1万5,你有什么感受?
老人倒地扶不扶,小偷逃跑追不追,电梯吸烟管不管,这些问题本来不该是问题。但好心搀扶老人被讹诈、追赶小偷被判刑、制止电梯抽烟被判赔偿,这样的“问题”多了,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就真的成了问题。
身为医生的杨帆,劝阻在电梯里吸烟的老人,这是社会文明行为的一种体现,也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的良心之举。他不仅是出于对全楼所有人的安全考虑,也是由于对这位吸烟老人自身的善意提醒。但15000元不是小数目,如果杨帆因此维护公共利益而要承担此赔偿。以后遇到电梯吸烟者,说话声音要控制在多少分贝以下?还是要先问一下对方有没有心脏病?
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了太多活生生的例子,即明明是做好事,最后还要承担责任,让很多人在遇到类似事件时选择明哲保身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如今见到有人失足落水时,人们冷漠旁观;见到有人跳楼自杀时,竟然有人吹响刺耳的口哨并爆出邪恶的哄笑;街边行乞,当下还有几人相信那是山穷水尽的背井离乡;见到见义勇为者被歹徒报复殴打时,人们惟恐躲之不及……
有一起同样发生在电梯里的案例,去年7月19日,陕西西康一大厦电梯内进来了一对夫妻党某与姚某。在电梯里,丈夫党某因家庭琐事对妻子进行殴打。一旁的小伙陈某上前制止,党某感到不满,挥拳打了陈某,致使陈某受伤。电梯停靠时,党某还不忘先扇妻子几个耳光,才扬长而去。7月21日,汉滨公安机关对党某处以行政拘留十日,并处罚款处罚。
从法律上来说,警方的处理手段可能也就是行政拘留十日。但这种处罚对于党某来说,能阻止他下次不对妻子再进行家暴吗?恐怕不能!不仅如此,下次再遇见陈某这样见义勇为阻止他家暴的小伙他可能依然照打不误。不能说警方的处理有问题,但这种处罚可能对施暴者不痛不痒。更重要的问题是,好小伙陈某见义勇为之后被打了一顿,下次再见到类似的事情,他还敢见义勇为吗?
回到本案,在拒绝赔偿后,老人家属一方对杨帆进行了辱骂,还纠集了一批人威胁杨帆下跪,这实在有些过分。因为这是对杨帆人格尊严的侵犯,而在这样的野蛮行为中,所有社会成员的心里底线也都遭到了挑战。杨帆身陷遭遇的事实,在每个社会成员身上都可能发生。
当一个人行善时,如果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支撑,行善者不仅会得到社会的赞赏与肯定,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与满足,也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少些后顾之忧。与之对应的,对那些打人或“讹人”者的恶行如果及时被查处、打击,自然也是一种震慑,会让那些人思考自己行为的后果和将付出的代价。
在这个社会中,如果人们面对不公和罪恶时是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如果与坏人的对抗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如果人们对抗罪恶的努力得不到应当维护正义的公权力的支撑甚至还会为此受到惩罚,底线就会处在失守状态,冷漠就会成为多数人必然的选择。
公共场所吸烟就是违法,如果合理的制止违法都要承担“后果”的话,谁还会去制止?以后大家可能都会想,现在事不关己高高挂最好。不是自己要冷漠,是没办法。
以上的案例其实也很好理解,如果有人在偷小区里的公共东西,你去劝阻,人家跟你争几句,心脏病发死了。国家一样会这么判,偷东西归偷东西判。劝的人一样赔钱。国家会说这是两码事,你可以不劝啊,没法律规定你一定要劝吧,我们公益广告里只是提倡你劝啊。所以你看这种判罚,实际就是希望人人冷漠。回头再问责社会,为何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一点简单的社会公序良俗还要国家鼓励大家。
估计扬帆听到宣判的同时当场吓死在法庭,大家心理也会滴估法官是否也要赔偿?因为主观没有伤害他人行为,对产生的后果没有连带责任。在本事件中劝阻吸烟没有错,但劝阻如果超过必要限度,如争吵,对吸烟者辱骂,动手等,那引起的相关后果,劝阻者当然要承担责任。本案现有事实无法证明劝阻者有超过必要限度的劝阻行为,故法律上来说应该无责。
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权至高无上,《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立法的人想在法律里保护人民的生命权,这无可厚非,但是很多屁民自己倒是漠视自己的生命,例如红灯闯闯无所谓,撞了反正有钱赔,好经也被念歪了。
但现实社会远比这残酷,你看看,有多少见义勇为的事迹我们在歌颂,可他们得到了什么?道德丧失逼走好人,在无社会正义体制的保障之下,见义勇为的成本之高,也难怪看客的冷漠?一个好的机制是能“扬善抑恶”,而且可以调节、约束人们的行为,引导、鼓励人们见义勇为,托举向善的力量。遗憾的是,在很多时候,都缺乏明确的制度规定。甚至在某些时候,我们的机制起到了“扬恶抑善”的作用,成为冷漠的催化剂。欢迎评论转载。
本文标签:电梯劝烟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