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今天上午,南通市质监局在市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市去年新增电梯5400多台、总保有量列全省地级市第4位,全年全市电梯在制造、安装、维修和使用四个环节中均未接到亡人事故报告,全市电梯安全形势稳中向好。但在安全方面仍存在老城区电梯困人故障多发、部分电梯安全度不高、维保质量水平低下等问题。
截止2017年底,南通市电梯应急救援处置中心可以覆盖全大市范围内的44809台在用电梯,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我市电梯运行安全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电梯总投诉故障率和困人故障率双下降。
二是困人救援到场时间超时现象和二级网格救援大幅减少。
三是住宅电梯成为发生困人故障的主体。
四是下班时间是发生困人故障的高峰。
五是多发困人故障电梯主要集中在老城区。
统计显示,乘梯使用不当是发生困人故障的主要原因。从对困人故障发生原因的分析看,2017年发生的3649起电梯困人故障中,超载、野蛮装卸、不文明乘坐习惯等人为原因造成困人故障的占到发生困人故障总数的42%;另外电梯井道渗水、机房温度过高等基础建设先天原因占到发生困人故障总数的23%。
记者注意到,多发困人故障电梯的维保单位以外地维保单位居多。据统计,全市全年电梯困人率前十的电梯维保单位中有6家系外地企业设在我市的办事处或办事点,维保人员和办公硬件等条件很难符合相关要求,维保质量水平低下。在2017年底前这6家单位已全部被淘汰出南通电梯维保市场。
目前,影响我市电梯安全原因一是电梯日常运行管理费用不足。电梯日常运行管理费用主要来源于物业管理费,物业管理单位以经营为目的,受住宅小区入住率、物业费收取率偏低等影响,都可能造成电梯运行管理费用的不足,加上大部分物业管理单位受利益驱使,尽可能降低电梯使用管理的成本,对电梯运行周期中应该更换的零部件不及时更换、电梯透支使用、带病运行,给电梯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二是电梯日常维护保养不规范。部分电梯维保单位为了获取经济利益,采取低质低价、偷工减料、“以修代保”等手段,造成了电梯维保服务行业的不规范、不到位。电梯维保市场的低价竞争导致维保质量低下,最终造成困人故障频发。
三是电梯本身安全度还不高。一方面由于建设单位基于成本控制原因,都会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采购电梯,这些低价中标的电梯,虽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但配置普遍较低,难以满足居民舒适、便利乘梯的需要,也容易发生故障;另一方面与电梯配套的基础建设早于电梯安装前定型,电梯井道防水质量不过关或电梯机房内不安装空调、温度不能始终控制在40度以下,质量再好的电梯也会发生安全故障。
今年,市质监局将全面落实各方安全责任,全面深化电梯安全创新机制,全面开展电梯安全各类专项整治,全面加大电梯安全宣传培训力度,从而进一步保障全市电梯的安全运行。
本文标签: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