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两会好声音丨创新住宅小区电梯运维管理 引入“垂直公交式电梯”管理模式
作者: 2019-01-25 10:00:49 浏览:1162
[打印]

  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实习生邱静静摄影雷远东

  住宅小区电梯安全运行涉及公共安全,是一项十分重大的民生问题。近年来,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住宅小区的电梯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电梯安全运行已进入大考阶段。

  在本次两会上,民建界别的集体提案,关注创新住宅小区电梯运维管理模式,建议引入“垂直公交式电梯”管理模式。成都市政协委员张利锋对此进行了解读。

  现状:

  运维管理责任不明

  住宅专项维修基金缺口较大

  张利锋认为,电梯的产权共有和共同管理造成了运维管理责任不清,形成“大家管,大家都不管”的现状,众多业主意见难以达成一致,遇到电梯维保的具体事项久拖不决。物业公司承担使用管理责任,却存在部分物业公司滥用权利,甚至套取住宅专项维修基金的现象。

  “国家对电梯整机报度的时限没有明确规定。电梯小修小补产生的费用,一般由物业公司承担。主要部件维修或更换,一次性费用超过电梯原造价10%的,可使用住宅专项维修基金。”张利锋提到,但实际情况是,高层住宅的电梯寿命一般在15年左右,在其寿命期内电梯主要部件可能需更换多次。维修基金使用之后的再次筹集困难重重,导致维修基金产生较大缺口。

  建议:

  引入“垂直公交式电梯”管理模式

  鼓励既有住宅增设电梯

  “成都市现已发布《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社会反响良好,但推进过程也有一定阻力。”对此,张利锋建议引入第三方中介组织(如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协会)对既有住宅需增设电梯的住户进行宣传和沟通,尤其是从产权及产权保护的角度进行宣传,如:明确新增设电梯的所有权归属,电梯维保费用由谁出、出多少,如何对底层住户进行补偿等。通过第三方中介组织把工作做深做细,才能得到认同,从而提高居民参与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热情。

  同时,借鉴北京等地经验,在住宅小区引入“垂直公交式电梯”管理模式。即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安装、有偿使用”原则,由电梯生产企业或其他主体(以下简称“出资人”)出资安装电梯,并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维修(更新、改造),作为电梯安全责任主体承担相应责任;使用人按次支付乘坐费用。

  安装期间居民不支付费用,投入使用后也不预付费用,而是采取类似乘坐公交刷卡的方式,按次计费。引入竞争机制,选择符合条件的电梯生产企业或其他主体成立维保管理机构,对“垂直公交式电梯”的安装、管理、维护和经营全权负责,小区业主转变为电梯的有偿使用者,以此解决使用单位安全意识淡薄,维保单位良莠不齐等问题。

  此外,还应探索“保险”模式。以部分住宅专项维修基金投保引入保险公司,政府予以适当保费补贴,建立保险赔偿机制。同时,建立住宅小区电梯运维管理大数据平台。由政府主导建立我市住宅小区电梯运维管理的大数据平台,对生产单位、建设单位、物业管理企业以及业主委员会等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建立住宅小区电梯维保和维修机构库、阶段性数据分析库,提供定期维保报告等服务,更好地解决业主、物业公司、维保企业之间的矛盾。

本文标签:电梯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