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李晓林:建议适当减税 空置率高不一定是坏事
作者: 2009-03-16 18:04:54 浏览:85
[打印]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林达集团董事长李晓林3月8日做客焦点网高端访谈,就他的提案和相关问题接受专访。

  李晓林认为,过去政府的有些政策是在当时的特殊时期出台的,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已经成为发展的桎梏,应该予以修改,比如央行121号文件当中对于个人商业用房的限制。而说到房价构成,李晓林认为政府可以适当减税以减轻购房者和企业的负担。另外,李晓林热心公益事业,号召大家都来关心弱势群体,以饮水思源的心态以回报社会。

  主持人:焦点网新闻中心副主编 马磊(马磊博客,马磊新闻,马磊说吧)

全国政协委员,林达集团董事长李晓林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我们今天在两会的高端访谈直播室邀请到的是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也是房地产行业的杰出代表林达集团董事长李晓林先生。我记得在06年的时候,您曾经也是在两会期间接受我们记者的采访。在业内,李总给大家的印象,一方面是你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你是一个慈善家。我们也是希望您从这两方面给我们讲一下你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看法和其他方面的观点。我们从两会说起。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出来了,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反响。李总媒体都和代表委员在一起,大家对于政府工作报告的感想是什么?对于房地产板块,大家有一些什么样的其他的想法?

  【李晓林】:很高兴能够又一次接受焦点房地产网的采访。这次两会进行到一半的议程,尤其是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反响比较热烈。首先感受到我国政府,党和国务院在过去的一年,其实很不容易,因为我们今年有好几个百年不遇,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百年不遇的地震灾害,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但是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战胜了这些困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一点委员和代表都比较满意。所以我的感慨是政府在08年真的是不容易,很让我们感慨。这一次的问题很多,敢于医改、教改、农民工的就业问题,经济防止下滑问题,金融风暴、环保问题、房地产问题等等,这些是比较热点讨论的话题。

  在报告里,就房地产的问题,报告第三段,有一大段,国务院为使房地产行业能够健康发展作出了挺重大的安排和战略部署。我觉得非常好。我本人感觉到,我们现在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是双取向,一个是要解决百姓的住房问题,这是一个取向。第二个取向就是拉动内需,应该双取向。第二个是住房消费问题,这次报告里面提到要继续支持改善性住房和自住性住房,我认为还有投资性住房消费很重要,投资性的住房可以扩大内需。这次有一个提案是对央行的121号文件的第五条做一定的调整。我们当年央行出台那个政策的时候,是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是要个人购买商业住房的限制政策,当时是针对那个时候出台的,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是防过热,现在是防下滑。防下滑要扩大内需,现在再限制个人购买商业用房,我觉得不需要这么限制。因为扩大内需,普通老百姓手里没有多少钱,他们首先要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所以赶紧凑点钱来付首付,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工作是还按揭。他们自己的投资需求几乎没有。可是一些高端的用户和高端白领,他们的住房问题已经解决了,他们手里还有一些钱存在银行,如果给他们一些好的政策,他们拿出来买一些住宅或者是商业性用房,一个是可以扩大内需,还可以扩大就业。我们121号文件第五条规定对个人买商业用房跟普通住房的限制非常严格。普通住房是70%按揭,20年贷款期。商业用房是60年按揭,需要五成以上的首付,而且贷款期限是十年,他这个文件是不能超过60%,实际上是50%。第二,贷款期限是十年,第三,楼竣工验收以后才能够贷款。那是到封顶,封顶和验收差一年。这些规定不利于我们现在扩大内需的需求。当时出台是很正确的,现在要调整,又是智慧的决策。

  【主持人】:他是应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去年我们国家的政府还是防通胀的,现在是防通缩。

  【李晓林】:所以我觉得当时是正确的,现在如果不调整的话,是很滞后的。

  这次两会期间我还有一个建议是保障性住房的问题,建议很重要,所以这些年我们探讨保障性住房的政策还是不错的。经济适用房、限价房都很不错。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政府只要出政策,主要由投资商来做,政府规定了开发商的利润是3%,我觉得这个做不大。投资就是市场性,你让他3%的回报率他肯定不会做。这是我的大会发言。所以我觉得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做不大,但是我也不反对现在做这个事。因为毕竟现在有一部分人民群众觉得房价比较贵,希望这样做可以调节一下市场。就跟蔬菜似的,使臣的菜价高,政府组织的菜低价卖出去。这种做法我们能够理解,但是我觉得这应该是短期的。

  【主持人】:您建议的是什么?

  【李晓林】:我建议的是经济适用房不能没完没了的搞下去。因为它有两个负面影响。一个是建设新的贫民区。第二个是可能会影响整个市场。因为在同一个地块里面,这边是经济适用房、限价房,那边是商品房。限价房是一个体系、经济适用房是一个体系、商品房是一个体系,这样多轨制可能会影响房地产产业的发展。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的发言,是一个什么样的发言?

  【李晓林】:书面的发言。所以我觉得对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应该是有限制,而且是阶段性的,解决一些中低收入的家庭住房问题,也是阶段性的问题。不能长期、大规模的发展,否则的话这个产业就不好发展了。我比较支持廉租房,廉租房是一举两得,比如说政府主要来源是收购二手房,这样的话,解决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但是政府也可以盖一些廉租房,但是政府盖的廉租房都是盖在不好的地区,好地区地价很贵。但是二手房的位置一般都很好,都是在五环以里,比较活跃。它的位置好,房屋质量可靠性差一些,但是房价便宜一些。政府收过来以后,变成廉租房。这样的话,一个是解决了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又能够把上一代的钱,因为卖二手房的人肯定是为了买一手房,这样扩大了内需,能够把这个市场拉动起来,又能够解决下一个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让居者有其屋是正确的,而不是让居者有产权。尤其是在现阶段,国际上发达国家都做不到居者有产权,美国都做不到美国也有30%多是出租,60%多是购买。另外,我们反对廉租房转租,因为政府会很便宜的租给你,如果落在一些不需要房子人的手里,他就可以加价给租出去。所以中间需要有一个系统来控制,而且这个房子一定是在政府手里面,一代一代、一批一批的来调节住房困难的人群。他一开始有困难住着,慢慢经济好了以后,他就有可能买房,不租了。然后政府再给下一个困难的家庭。这些年政府主要是做的经济适用房、做限价房,但是政府也没有出钱。你给的政策,是开发商来做这个事。这次报告中有430亿做廉租房,所以我在想是不是能够收二手房,让二手房的人去买一手房,再解决一部分住不上房子的老百姓。这样的话,他们可能会特别感谢我们党和政府。因为经济适用房再便宜,他也买不起,他就是要解决居住问题,比如说限价房六七千一平米,他也买不起。他的收入可能就是平均收入很低,一千来块钱,怎么买房?

  【主持人】:您这个提案当时有没有受到一些其他委员的支持?

  【李晓林】:他们不但支持我,没有反对的,政府应该拿钱盖廉租房,而不是让开发商来搞经济适用房。也有人说,是不是还建议政府出台一些廉租房的消费券。比如说你要住廉租房,租金还是有一些困难,政府再给他一些补贴。因为现在老百姓对住房,尤其是低收入老百姓有意见,他住的房子确实很差,住在特别破的棚子里面,两三代人挤在一起,他没有钱解决住房的问题,你又不可能发给他房子,你给他提供住的地方,他很感谢你。当然租金上还是有一些困难,你再给他一个消费券,现在全世界都流行消费券,也很有意思。但是大家都是为了老百姓,因为我们是政协委员,就应该帮助老百姓提出建议,通过我们的建议改善他们。

  【主持人】:李总的林达集团也是属于北京地区的一个优秀企业。这次因为全国的两会,全国很多地方都来了一些咱们的同行人员,你感觉跟他们的接触,和他们的提案比较起来,您的一些看法和他们的观点有没有比较相同的地方?比如说富力的许三利他的提案就提出开发商的利润应该拿一部分出来做一些公益的事情。你跟其他区域的代表比较起来,有什么不同的观点?

  【李晓林】:没有写提案的时候,我都是嘴里说的,觉得媒体报一报也是有好处。现在大家都知道房价在降,但是地价没有价、生产房地产房屋所有产业链都没有降。房价在降,这说明开发商的利润在降、在压低、在打折、在往下走。他们降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再降,因为是企业行为,他不能赔钱。他可能降到一定程度再也降不下去了。北京的房屋价格降15%、20%,再往下降空间也不大了,因为地价成本很高,地价成本有两块组成,所以我建议政府里面的税费是不是可以降一点。

  【主持人】:您指的是对开发商的税费吗?因为政府在过去这一年还是有很多有意义的东西。

  【李晓林】:他松绑了一些东西,但是没有讲税费。他在对房屋的税费上没有降。二手交易的手续费没有多少,真正政府在收取房地产的税费上对房地产企业没有降。现在开发商表现不错,开发商在降价。市场好的时候他往上涨,市场不好的时候他要往下降。这是经济规律,你不需要表扬开发商。现在市场不好了,大家都不买了,成交量特别低,他降低价格是供求关系影响他往下走。但是他降到一定程度不会再降了。股票降到1600多点的时候再不降了吧?所以现在是不是该政府考虑他要降一降。他那两大块组成已经占到房地产开发的50%以上。一个是地价款,北京的地价非常贵,楼面价非常贵。第二,土地增值税,因为土地而交两次税费,增值税非常高,这两个合在一起不止50%。政府主管部门都知道,这两个税加在一起50%。这不包括建设成本,你的土地增值税加上土地出让金,超过了50%。不信的话,你可以去专业的主管部门算帐。这样的话,他们可以减一些,尤其是土地增值税。当时实行土地增值税的时候,正好是房地产经济过热,房地产在爆发式的涨价的时候,我们执行了一个缴纳土地增值税。

  【主持人】:您这个观点跟前面提案的思路是异曲同工的。因为环境的变化,有一点不适合时代发展的东西,就应该改一改。

  【李晓林】:现在和当前不一样,当时土地增值税的时候,是房地产价格特别高的时候,房地产过热,出台这个是为了遏制暴利。现在再执行这个是不是能够把他及时撤下来。土地出让金国家还是应该收,土地是国有的。所以我的观点是,能不能在开发商不断的降房价的时候,政府部门也降一些。尤其是土地双重收入,土地出让金也收钱了,土地增值税也收了。这都降下来的话,没有人再扛着了,房子价钱自然就下来了。开发商降,政府是不是该你降了?没有写提案,但是我想作为观点说一说。可能我们的主管部门、我们国务院的主管部门也都在提,不过现在还没有出台。

  【主持人】:我们下一个话题是,刚好前一段时间说到十大产业规划。产业振兴规划,当时我们媒体报道房地产要是第十大。这是他们做的一个振兴规划,现在两会期间,我们拿出了中长期的规划。对这个事你是怎么看呢?

  【李晓林】:十大振兴规划没有房地产这个产业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个产业一定是我们国家的支柱产业。老百姓买的房子不单是房子,他买的是土地、钢材、水泥、家具。

  【主持人】:他最后买的是一个家,对和谐社会也是有好处。

  【李晓林】:他买的是一个房子,实际上房子的组成是将近50个产业他都买走了。至于没有排上十大振兴产业,我想是可以理解的。开发商的形象不太好,从产业的道德标准来看,有比较黑心的感觉。所以我想第一,我们要努力的把这个产业发展起来。第二,我们一定要盖一些老百姓喜欢的而且是价格合理的房子提供给人民群众。第三,我们房地产企业应该多做一些社会责任方面的事来扭转现在的形象。有时候房地产的话题我不太愿意说,也就是两会期间谈,因为立场不一样,所以观点不太一样。

  【主持人】:刚才李总说到了一个,行业的形象,包括行业社会责任感的问题。说到社会形象不太好,但是有一些人社会形象还是不错的,比如说李先生,在我们圈里面都知道李晓林先生是一个非常受人尊重的好人,一个慈善家。包括我们焦点网在前年的时候开始启动公益榜的榜单。应该把当时您的成就拿过来。这次您也提到了相关的一些公益的提案?

  【李晓林】:对。刚才我说的要想扭转我们房地产企业的形象,不仅是社会责任,房价、楼价,哪有困难、哪有灾区,哪需要扶贫,多做一些贡献,老百姓会对我们行业的整体形象有一些变化,会马上就好。这些年我一部分时间做企业,另外一部分时间是做扶贫、公益、慈善。我在05年倡议发起了中华骨髓慈善基金,因为当时的骨髓库没有建起来,当时我倡议捐钱把骨髓库建立起来。当时在红十字那里,一台电脑,一个骨髓库,现在发展成了一层楼。当时我们倡议的时候,大家都怕。现在大家慢慢理解了,现在我国有很多白血病患者,每年还在递增。得了病以后没有地方配干细胞骨髓。美国有四万例样本,欧共体有三万多例,报道台湾有二十多万例。但是我们大陆只有一万例。配成率是万分之一,等于没有。而且还是十几年前的样本,一直找不到志愿者。后来我就提议在我们国家建一个中华骨髓干细胞库,经过我们的一番努力,还不错,我们十几个企业凑了几百万块钱,后来国家给予支持,最后把中华骨髓库发展起来。以前得了白血病到台湾、美国找合适配的血型,欧洲人和美国人跟我们的血型不一样。有的人在台湾能够找到一些成功的,从台湾空运过来。

  经过我们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还行,有九十多万例了。对这个问题我做了两次全国政协提案,第一次要求,政府和网络给一些支持。后来政府在福利彩票的收益上给了一些钱给骨髓库。另外一个提案是经过了一年努力以后,得白血病的配上了一些,07年配上了一千多人,很不错,找到了生命的源泉,要不然真的是等死。但是有的配上血没有接受治疗,一方面是志愿者临时变卦,等对上型的时候找你,你又变卦了,他因为种种原因又不愿意再捐了。这是少的,多数都愿意捐,但是移植费特别高,少则20、30万,多则70、80万,费用很高,又没有进入医保。所以接受治疗的只有10%。后来我又根据这个情况做了提案,是不是能够把外州血的造血干细胞的移植费用列为医保。我开始是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度的推行。后来北京和上海表示把这个列入医保,但是现在还没有列进去,还是在考虑这个事。所以我还在呼吁把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能够列入医保,我估计能够拯救很多人的生命。这才叫救死扶伤。

  我是民建中央的常委,我们民建中央是经济界的产物,我们也经常去组织中央组织企业家们扶贫,我们主要是联系和帮助贵州地区,我们在04、05年有一次去贵州扶贫,每次我们凑一点钱给当地做扶贫,实际上发现不能解决问题。后来我觉得是不是能够成立一个党的基金扶贫会。通过我们捐款来拉动他们的经济发展,年年、持续不断的作用。

  【主持人】:你们当时做这个扶贫主要是做什么事?

  【李晓林】:当时我们提出来搞扶贫基金会,得到了党内的主席和第一副主席的支持,因为十六大提出了致富思源,所以我们成立了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因为过去是个体户,觉得是个光彩的事业。

  【主持人】:也就是我们企业家通过社会制度的进步,我们自己有一点钱了,我们需要来回报社会?

  【李晓林】:对。这和当年光彩事业的发起和现在的发起历史阶段不一样了。那个时候的个体工商户觉得是光彩事业,他是个体的人士提出来要做一个光彩事业,帮助贫困地区的事业,他们觉得很光彩。后来这些人慢慢变成企业家了,企业做大了以后,他们觉得应该饮水思源,没有党的改革开放你怎么能够致富?他们觉得企业做大了,另外当地群众也需要帮助,一个是饮水思源,一个是致富思源,这两个搁在一起比较有时代精神。后来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建好了,我们在07年整理成立,我们刚成立以后马上遇到了冰雪灾害,我是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我们团队马上投入抗灾、扶贫的工作中。募了很多钱,帮助了灾区度过了冰雪灾害。刚刚完,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汶川大地震又来了。马上我们又创造了十个全国最先,我们在5月12号地震一发生,我们马上跟同一首歌搞了一个我们国家最快、最大、最早的赈灾义演,呼吁大家捐款。

  【主持人】:您刚才说慈善的事业,还是挺让大家钦佩的事情。我们企业家是一个社会的身份,您觉得我们的企业家在做慈善的过程中,肯定有一些愿意出钱,有一些愿意出力,有没有其他的帮助方法?

  【李晓林】:这一次我也提了一些意见,我们通过这次抗震救灾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学校现在需要建校园,我们也捐了很多钱,有的地区,青海、甘肃一二百万就可以建一所学校。四川那边提出一两千万建一所学校。差距那么大?一二百万是不是有点少?一两千万是不是有点多?没有标准,而且要建这么多的学校,而且都是社会捐款的。我们要对捐款负责任。首先要有一个标准,我们的学校建设是什么样的标准、规模,首先控制规模,再控制标准。一两千万,用得了这么多钱吗?是不是用了没有用的东西?一二百万建的学校是不是太少了?是不是又是豆腐渣工程?所以我觉得,第一,你要出规模,我村里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规模,我乡里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规模,我县里的学校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要分一个级别,然后再出台一个标准,每平米的建设费用需要多少钱,这样的话,对捐助学校的百姓是比较好的交代。否则的话,我们都觉得挺奇怪的,到底需要多少钱建学校?真的要一两千万吗?第二,抗震、抗冰雪、抗洪很多的志愿军、战时、党的干部他们英勇牺牲,但是没有对他们有很好的交代,所以我建议在北京建立一所慈善扶贫基金会,纪念在中国抗震、抗灾害英勇献身的人们,让大家都记得他们,让他们的事迹一代一代的传诵下去。同时,还有很多的爱心人士,他们为了帮助地震、冰雪灾区的扶贫、慈善,他们慷慨解囊,捐了很多的钱,这些有代表性的人士是不是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来感召其他人一块来做扶贫。所以我建议在北京建立一个慈善扶贫基金会。

  【主持人】:这是很好的想法,我也表个态,反正这个事情我们是很愿意配合一起来做的。而且,我们和这么多企业家来做这些事情,我们全力支持。

  【李晓林】:如果有可能,你们媒体倡议一下,全国的房地产商大家响应一下,我们转变一点形象。

  【主持人】:我们其实一直在做很多事情,我接触的很多企业家他们也在做一些事。

  【李晓林】:尤其是房地产业的企业家能够投入进来,能够转变一点形象,挺有意思的一件事。而且在北京,又不用花钱,开发商都有水泥、钢材、混凝土,有钱的出钱,没有钱的出一点材料,这样都可以。

  地震以后我们发现很多孤儿,这些孤儿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还有残疾儿童,日子更不好过,通过这个我联想到全国有很多孤儿,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不是北京上海有,哪都有。他们的待遇也不一样,好的地方好一些,贫困地区,他们的生活很差。政府能不能帮助这些孤儿,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下一代,社会多给他们一些关怀,是不是民政部能够出台一个政策,把这个标准拉齐,一个标准,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的温暖,将来我想他们会有出息的。他们会在国家最困难的时期,或者是最危急的时期站出来。是不是可以出台这样的政策。政府拿点钱,让他们的生活好一点,因为他们没有亲人。为了减轻政府的负担,鼓励领养、收养,你要放在福利院里面,政府肯定要拿钱。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家庭收养,他们把孤儿领养以后,他们肯定有温暖,对孤儿肯定好一些。将来这些孩子会有家庭的感受,有家庭的温暖。他的心里会更好一点。这样还能一举多得,还能减轻国家的负担。另外,他们的归宿问题,现在领养他们的户口很难办,有的还要等很多年。我觉得这没有必要,这些问题应该很容易 解决,政府能不能和公安部、民政部协商,把归宿问题、户口问题尽量的解决,这样领养以后,对他们心理上也是一种安慰,孩子们认为我是有家庭、有养父母。让孩子老在孤儿院里面,他们心里面就是我抬不起头来,我悲哀。所以我有两个建议。

  【主持人】:说到慈善,李总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回到两会的问题。从您的角度来讲,因为现在我们受国际金融海啸影响,防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未来三年,房地产的形势会是什么样的?

  【李晓林】:预测房市、股市、车市容易失败,但是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但是还得要说。现在很多人说存量房的量很大,但是大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现在投资少了,新开工和竣工的面积在减少。可能会在未来产品供应量会跟不上。现在有一些空置率是好事,可以缓解将来的需求紧张。未来一两年投资减少以后,房源减少以后,这么一大批空置的房进入市场是一个好事。刚好可以保持房市的稳定。现在不要害怕空置率高的问题,一两年以后肯定能够消化完。

  【主持人】:关于空置率任志强(任志强博客,任志强新闻,任志强说吧)不同意这个数字,他觉得空置率没有这么多?

  【李晓林】:这就不争了,肯定有。多一点别害怕,现在是因为大家害怕,空置率多了肯定是压资金,到时候资金链断了怎么样。但是你也不要害怕,去年年底到现在的投资速度放慢了,然后新建房就少了。这几年的数字还比较准确,市调、取样做得还可以,对房地产的统计数字做得还可以。我的意思就是,空置率肯定是有,而且还不少,但是别害怕,它在未来的减弱情况下,现在倒是一个好事。这就引起了我将要说的未来房地产的走向。2010年房地产应该开始上扬,因为现在确实在底,但是不会是触底要反弹,而是在底部运营一段时间。我估计今年到明年会恢复上上扬。但是,它不会到07年那样疯涨、暴涨的程度会出现。

  【主持人】:您希望是什么样的?

  【李晓林】:我当然别希望大起或者大落,这是官方语言。但是我不认可,房地产是一个市场,是一个产业,是市场行为。它的价格是妥协的产物,没有人买,房价降下来了,大家疯抢的时候房价又上去了。现在没有人买了,三四万的卖不出去了,一两万的开始卖。这些房子卖完了,恐怕又是一万五六,再猛一点两万。也就是这样,不可能到07年三四万,再不刹车五六万、七八万就出来了。三四年不会导致疯长,我觉得2010年,只要不出现大的问题,金融风暴第二轮冲击别再来,中国经济能够走稳,我很有信心,所以我觉得应该是复苏上去的。

  【主持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首先必须是一个乐观的人,要永远保持乐观的心态。另外,慈善、公益的素质都应该是很综合的。今天非常荣幸的请到了李晓林先生来到我们焦点网的直播室做客。不管是从房地产的一些热点的、大家关注的问题说出他自己的观点,也谈了他的一些提案。包括两方面:第一,对于房地产一些不符合当家状况的政策壁垒应该进行修改和取消。另外,对慈善方面也说出了他自己的观点,发出了他的倡议,我们希望大家一起来对救灾和其他的事情中作出贡献的人,作出我们自己的一点努力。就像你们的机构在做思源工程,饮水思源,希望有一种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的心态来做。这是非常好的建议,我们媒体也会全面来配合,这是媒体的责任。我们再次感谢李总来到我们焦点网做客,也希望李总的企业能够做得越来越好。谢谢!

  【李晓林】:谢谢。

专题:"两会"聚焦房地产 左右电梯发展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