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无锡区域形成集聚原因
作者: 2009-03-18 16:41:11 浏览:227
[打印]

  无锡地区人杰地灵,促其形成电梯产业集聚区的原因很多,既有地域方面的,又有历史和人文方面的,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立足长三角的区位优势。

  一方面,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其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是:制造业体系完整、技术力量充实、综合配套能力好、劳动产品竞争力强以及信息流通快捷。无锡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的地域优势,很好地接受了上海的人才、技术、信息优势和先进发展理念的辐射,在互动合作中乘势借力发展。另一方面,长三角也是中国电梯产业起步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配套最完善的区域,这片广阔的沃土,刺激和带动了无锡电梯产业的孕育、发展和繁荣。此外,无锡水陆交通便利,拥有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全方位的立体化交通,是苏南地区乃至华东地区主要的交通枢纽、物流集散中心,也是苏锡常都市圈的地域中心。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长三角地区受到的辐射和影响也不断增强,产业升级的空间正在扩大,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模式逐步形成,正在努力提高国际经济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无锡也确立了“扬长避短,进一步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发展理念,以更好地提升无锡在区域发展中的整体优势。这种理念将有利于包括电梯产业在内的无锡工业制造业的跨越发展。

  其次,良好的工商业传统和乡镇企业氛围奠定了雄厚的产业基础。

  无锡自古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和中国乡镇企业的重要发祥地。从明清的“布码头”和“米市”,到20世纪初的近代工业,再到改革开放后的乡镇企业,每跨一步,无锡的工商业基础都更为坚实。

  作为发祥地,无锡也见证了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30年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门的打开,乡镇企业在苏南大地异军突起,无锡抓住历史机遇,开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与苏州、常州共同创造了“苏南模式”。上世纪80年代,尝试“一包三改”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1997年,乡镇企业加快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过渡,开始大规模转为私营企业;进入新世纪后,无锡乡镇企业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即包括外向型经济、个体私营经济等的混合经济时代,也被称为“新苏南模式”。

  无锡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无锡地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也奠定了其工业化的发展基础和当前经济发展的实力,孕育了众多新兴产业的发展。

  再次,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创造了市场需求。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以上海为龙头,苏南、浙北为两翼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近年来大批新的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以及国民经济信息化迅速推进,为长三角区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无锡北靠长江,南临太湖,是全国首批14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近年来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不仅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具有特色的优势产业,还建有一批有广泛影响的专业流通市场,其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2007年无锡荣居CCTV评选的十大“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行列;2008年无锡获得了“科学发展优秀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

  飞速发展的经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推动了长三角城市化的进程。不论是无锡本地,还是长三角其他地区,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为电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需求市场。无锡目前的电梯在用量居江苏省第二。

  此外,以工商文化为主的无锡传统文化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城市得以延续发展的灵魂和脉搏。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和中国乡镇企业发祥地,无锡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而独特。工商文化是近代无锡人民的伟大创造,它的基本特征是:务实重工的价值理念;尚德诚信的企业精神;开拓开放的思想境界;精明善变的经营谋略。

  在与无锡电梯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很真切地体会到他们身上散发的这种文化气息。正是无锡人这种精明、务实、不断进取的精神特质,以及坚持诚信经营的作风,让无锡的乡镇企业生机无限,地方经济不断繁荣。

  综合和发挥各种优势,无锡电梯产业应运而生,在早期整机厂的引导下,在无锡华美装饰的带动下,形成了一个配套强大完善的产业集聚区,为中国电梯行业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产业劣势分析

  目前从横向比较,无锡电梯产业的发展成就较高,在行业内也颇有地位。但深入其中,细看它一路走来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无锡整个电梯产业的发展与其它地区不同的是,其配套产业的繁荣,并非由本地整梯来带动的,而是在长三角其它地区整梯企业的带动下兴起的,并且配套企业之间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这里,有一个问题无锡电梯人一直在反思,也值得我们去探讨,为什么无锡的整梯企业起步较早,拥有长三角其它地区整梯企业同样或更好的条件,但却一直发展缓慢,没有形成像其他地区的整机规模呢?

  究其原因,首先与无锡企业的体制有关。无锡早期的五家电梯厂都是乡镇企业,在发展初期,具有国营企业无法比拟的灵活性,所以得到蓬勃发展。但在快速发展中,乡镇企业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乡镇工业作为集体性质的企业,乡办乡有、村办村有,管理架构是沿袭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干部是上级任命,职工也是铁饭碗,这样就形成一种现象:企业吃集体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集体企业渐渐被称为“二国营”。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无锡乡镇原来的灵活优势不再明显,增长速度趋缓。1992年后,无锡乡镇企业开始第一次改制,即股份合作制改革,寻求新模式求突破发展。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这次改革的关键时刻以及后来,无锡的电梯厂都没有很好地把握机遇,于是也就没有了以后的辉煌。到90年代后期,几家企业要么发展放慢或改制,要么逐渐从历史舞台上退出。

  其次,也与当地的生活文化、企业家观念有关。无锡经济发达,生活富裕,同时在无锡工商文化的影响下,无锡人继承了务实、尚德的传统商业精神,这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具有消极的一面,即相对比较保守。一方面,具有小富即安的思想,在取得一定成就后,不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去扩大企业规模;另一方面,固守陈规,缺乏创新发展和品牌意识。无锡的整机企业过于追求稳步发展,接受新观念、新方式的过程较慢,导致在中国电梯行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中逐步落后。

  再者,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无锡的其它产业发展很快,电梯行业产值本身很小,没有其它产业突出,政府对其扶持和关注较小。加上长三角其它地区电梯企业的兴旺,也对本地电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强的抑制作用。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