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说到地产开发,大家可能觉得是一个非常赚钱的行业。事实上确实如此,这几年来我们国家地产开发商数量急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国家目前已经有了9万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这其中每一年销售额超过千亿的有30家,被大家熟知,看着名字不陌生的也就100来家。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这一些优秀的地企是如何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
首先勇敢地接下代建任务
一说到代建很多开发商就摇头,原因我们也都大致了解。甲方无非就是地方政府,施工项目也很有可能是一些公共设施学校或者是图书馆这样的地方。施工期很短,施工量挺大,利润也不会很高。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钱少任务重。
很多企业看到政府的招标代建就躲得远远的,这其实是不对的。通过政府的这一系列招标代建工程,可以很好地树立公司形象。只要这个代建工程做好了,就可以获得由政府官方来做宣传的机会,也可以为双方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往长远的说,以后商业用地竞拍征地时。地方政府肯定也先想到那些有过合作记录的企业。国内的代建一哥"绿城"自己不做广告,靠代建工程做得好,政府给的宣传多,走到现在。
还的发展点副业
这年头都流行斜杠青年,你要是不弄点什么副业兼职做着简直都活不下去。同样的,那些做得比较成功的房企,也都有自己的副业。
比如万科就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着养猪,也是看准了猪肉涨价的这一个行情,万科也想要分一块蛋糕。人家万科也不是嘴巴上说说,已经在招募人才。
万科的老对手碧桂园也没有闲着,比起万科,碧桂园走的路子更野,开始进军家居机器人行业。这里面就包括了一些家用机器人,扫地的,住房的,洗衣的,或许以后大家在碧桂园买房子的时候,就会附送一些家居机器人。
恒大以前也是老牌劲旅,在地产界沉默一段时间之后,恒大宣布了要开始闭门造车,要为国人生产高端轿车,这个多元发展跨度之大让人咋舌。
当然了,这些人和李嘉诚比起来还是慢了一步。曾经的香港首富李嘉诚,靠的地产业发家,而现在李嘉诚团队投资重心已经从地产变为了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药。李嘉诚玩跨界直接玩到我们医疗界,现在的房产才是人家的副业。
正所谓是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你必须要吃下别人所不能吃下的苦,才能享受别人无法享受的享受。想要在芸芸众生之中脱颖而出,肯定要选择那些他人不敢选择的选择。
9万多家地产公司,普通人脱口而出能说出的不超过10家。业内资深从业者大概也就能说出100家。可用于商业开发的用地越来越少,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一方面承接代建工程,树立公众形象,拉近与政府的关系。另外一方面多元发展,不在一棵树上吊死,给企业多找一个方向,实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来源:金屋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