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刚中带柔,成都高新区“七个一”关爱环保受罚企业
作者: 2020-07-07 09:28:01 浏览:12061
[打印]

     “群众投诉没了,省心!”

  “感谢你们,附近的废气企业整改了,空气好了!”

  2019年,成都高新区以受处罚企业为对象,创新推出“七个一”企业关爱行动:1张清单、1次走访、1份建议、1场宣讲、1次诊断、1次会议、1次参观。

  行动开展以来,成果喜人:今年1-6月,全区处罚案件同比降低87.5%,处罚金额同比降低65.6%;全区二氧化氮排放同比降低12.9%,二氧化硫排放同比降低20%;岷江沱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断面水质监测实现超标财政资金零缴扣........

  宽严并济的管理,让成都高新区环保执法有了“力度”,更有了“温度”。从单纯地依靠执法向促进守法并重转变,赢得了企业的心。

  问诊“体检”真心关爱

  企业被罚20万仍发感谢信

  “七个一”关爱行动中,有两条解决企业环保疑难杂症的妙招:送“执法建议书”;邀请专家为企业“体检”,查找环保问题症结,给出解决方案。这在去年底的一次执法检查中体现得很明显。

  “没有你们,我们就废了,不可能还能开办下去。”今年4月,环保执法人员对高新区某电子信息企业检查时,该企业负责人真诚地说。去年底,他们刚刚因废水超标被罚了20万元。面临数额不小的罚款,还能如此真诚感谢,是为哪般?

  原来,在送达“处罚决定书”的同时,执法人员送去了“执法建议书”。担心企业不懂如何解决,又聘请环保专家,到企业“问诊”,找到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环保瓶颈。最后,执法人员向该企业送出了“专家意见书”,提出了拆除喷涂生产线、增设食堂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清洗园区污水管道等5条具体实在的建议。

  “这个款该罚,我们按照建议认真整改了。”该企业负责人说,他们环保管理经验缺乏,而成都高新区生态环保部门对症下药、全方位指导,才让企业得以健康绿色发展。为此,他特地在今年4月,写来了感谢信。

  据统计,通过“七个一”关爱行动,成都高新区共向环保受罚企业附送“执法建议书”9份,邀请环保专家28人次、上门服务企业14家次,提出合理化建议45条。通过“看病问诊”,企业环保“燃眉之急”得以纾解。

  座谈参观“一把手”上门

  企业感到“暖心”又实用

  除了“一对一”问诊、指导,“多对多”的经验交流、参观,也让企业感到“暖心”又实用。

  根据“七个一”行动,成都高新区组织了各类环保政策宣讲会12场,参会企业达到600余人次,内容涉及环境风险安全、危险废物管理、工业废气治理等;召开行政执法机关与企业座谈会6次,集中交流困难、需求及意见;组织受罚企业参观先进企业活动2次。

  “座谈会上,优秀企业谈经验,问题企业做‘笔记’,有需求有难题,听专业的要求和建议,收到了不错的效果。”该局环境监察大队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此外,“一把手”上门,面对面为企业服务,也是“七个一”关爱行动中的常态。

  2019年10月,成都高新区某钢构企业产生异味扰民,经调查,是焊接烟气未采取集中收集处理排放,被罚款2万元。为帮企业整改,区相关分管负责人、该局“一、二把手”先后3次到企业面对面指导,聘请环保专家诊断,协助企业制定了废气治理设施提升技术改造方案。目前,企业正在实施改造并初见成效。今年4月以来,周边单位和居民的涉气投诉量大幅降低。

  设点驻企多方共治

  受关爱企业范围“扩招”

  为帮助企业从源头规避环保风险,今年6月5日,由市、区两级环保部门牵头,成都高新区法院等单位共建了成都市首个生态环境法治共建巡回点,多方共建共治,推动环保纠纷前端多元化解。

  今年1-6月,全区二氧化氮同比降低12.9%,二氧化硫同比降低20%,一氧化碳同比降低7.7%,PM10浓度同比降低3.2%,PM2.5同比降低4.5%。

  刚性执法、柔性关爱。在取得良好效果基础上,2020年,“七个一”关爱行动范围再次扩大,从受处罚企业,推广到了区内有环保需求的企业,服务和监管关口前移,将有效推动全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

  “在对生态环境污染零容忍的同时,对企业既监督又帮扶,体现了执法的善意,也帮助企业及时疏导环境风险、健康发展,提高了企业的主体法治意识和环保守法的主观能动性。”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他们将强化环保执法宽严相济举措对促进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的正向拉动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闫静摄影报道

  来源:成都高新区融媒体中心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