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7日讯 近年来,我国医药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常用药的价格也逐渐做到了惠及民众。这对人民群众是无可辩驳的好事,但医药企业却也因此面临着新的挑战——药品价格便宜了,质量能够保证吗?老百姓吃的放心吗?医药企业利润减少,还能够投入创新吗?
在【新时代•青年说】的讲台上,鲁南制药集团国际药品研发中心主任冯中,为大家讲述了一位研发人员的破壁思考。
演讲嘉宾

冯中,鲁南制药集团国际药品研发中心主任、第十七届中国发明专利金奖获奖团队成员。医药行业需要大量的创新投入,患者手中的每一片药,都凝聚了众多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辛劳和付出,还有医药企业的大量资金投入......

01 | 药物创新,成本巨大
创新药问世(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肿瘤药物、抗感染药物、抗病毒药物)会极大地促进了医药产业的发展,也成为了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然而,从早期药物发现、到先导化合物优化合成,再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一个创新药平均大约需要10年时间,花费约为15-20亿美元,但是成功率只有不到3%。

02 | 挑战中,探索“中国答案”
中国医药行业改革的着力点或者说出路到底在何方?
冯中给出了两个建议:一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推行精细化管理,逐步实施 “走出去” 战略。加强市场创新,由低端市场向欧美等高端市场挺进,保持市场领先的优势,构建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建立完善的研发中心;完善原料药和制剂两个生产链。

第二,持续做精做大,“做精” 就是要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把成本降得最低,把质量尽可能提高;“做大” 就是达到最优经济规模,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03 | 健康中国,传承与创新
古语说,上医治未病。“治未病”的大健康产业,未来必然是医药企业的重要出口之一。
坐落在沂蒙老区的鲁南制药,数十年如一日,对众多被国外技术封锁的重磅产品进行啃骨头式研发,实现了对国外产品的替代,而这些奖项正是国家对本土企业坚持创新的最佳功勋章。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目前国家大力发展中药,积极实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中医药产业将成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当前我国医药产业恰逢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研发创新药,路需要一步步的走,从me-too,到me-better,再到完全自主的创新药,中国的医药研发人员一直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