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褚时健做到爱员工,将员工和企业捆绑在一起,让企业进入良性循环
作者: 2020-07-23 08:53:40 浏览:9020
[打印]

员工与企业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联系,这种特殊的联系被称为“心理契约”,即员工将有所奉献和企业欲望有所获取,企业对员工期望满足之间的配合。这种无形的契约主要涉及两个期望值,一个是企业的期望值,另一个是员工的期望值。

褚时健在解决心理契约方面经验丰富,比如在褚橙基地里,他给种植户修房子,解决居住问题;给作业长更大的激励,甚至还奖励他们一套城市里的房子。更重要的是,他很尊重种植户、工人,这些人都愿意跟着他干。

为达到生产出社会需要的合格品,提升经济效益的目标值,企业需要将任务纵向分解到各层级甚至员工个人,企业便对个人的劳动有了期望。同时,人并不是机器,有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求欲望,有着自我的物质与精神文化追求,因此个人对企业也抱有期望值,譬如在工资、理解、福利、安全及工作稳定等方面。

工资是最基本的期望要求,在一定时期内自己的工资,能否达到期望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的劳动积极性。如果工资达到期望值,则劳动积极性一般就高,反之则低。在工资基础上,其他方面的期值望满足也会影响到劳动积极性的发挥。因此,企业对人的管理,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正视及满足个人的各方面期望值,从而达到激发劳动热情、搞好生产经营的目标。

正是从这一点出发,除了完善职工的收入分配制度,落实职工的物质利益,褚时健还从一些福利保障制度入手,使职工提高自己的物质文化水平的期望得以实现,从而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褚时健走出的第一个大跨步,就是改变玉溪卷烟厂员工的住宿条

件。当时,玉溪卷烟厂员工只有土坯房,又因土坯房数量有限,所以一间隔成两间,两个人共住一间28平方米的房子;有家属后,就变成两家人住28平方米的房子;倘若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员工,那就是一家三代人挤在一个14平方米的空间内,狭小拥挤。就连职工们都常开玩笑说:“这边的孩子撒尿,都冲到那边的床上了。”褚时健也曾回忆过刚到卷烟厂时看见的情景:“破旧而杂乱的房屋,坑洼不平的路面,工人们呆滞的目光和灰暗的身影。厂区大部分房屋是用土坯建的,因为年久失修,放眼望去一片萧条。”

在挨家挨户走访员工家庭之后,褚时健认为当务之急就是改善员工的住宿,解决员工后顾之忧,才能有效地激发员工们的生产积极性。

1980年,褚时健在全厂职工代表大会上向全体工人承诺,在半年内为厂里的一线工人修建三栋公寓,由副厂长亲自负责建房之事。而仅仅4个 月,3栋崭新的员工大楼就建立起来,96户一线工人住进新房,褚时健一举解决了烟厂员工由来已久的住宿问题。

1982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翻开全新的一页,卷烟厂的利润年年攀升,经济效益在飞速增长的同时,褚时健建设新宿舍的步伐也没有停止,员工越来越多,房子便越盖越多。在玉溪卷烟厂,不断地为员工盖更好更大的宿舍,逐渐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褚时健不仅为员工解决住房,还考虑到工人子女的教育和学区房问题,建立了可容纳300多个孩子的幼儿园和厂办学校,明亮宽敞,设施齐全,职工的孩子可以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

进一步,褚时健开始重视员工的精神需求,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

提升员工们的生活品质,每年都拨款百万资金用在职工培训、绿化及职工生活文化设施建设上。他常常对厂里的人说,“我们不仅要生产一流的卷烟,也要有一流的精神文明”。所以,他建俱乐部、开电影院、修游泳池等,还创办《玉溪烟草报》、玉烟广播电台等,都是为了建立一种企业精神,用这种精神来激励员工。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玉溪卷烟厂上下同心,渐渐形成了“天下有玉烟,天外还有天”的企业精神,正是这种企业上下同心同气的精神,使玉烟打败英美等众多名牌烟,成为“云南烟王”。

玉溪卷烟厂的精神文明建设也获得了不少赞誉。

可以说,褚时健一系列的举动极大地满足了员工们的期望要求,达到了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烟厂职工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员工的归属感及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升。正如鸡蛋从外打破和从内打破的区别一样,内发性的动力,才是生产力不断输出的源头。员工意识的创新,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上进心,让员工感受到他们并不只是在单纯地为企业打工,更多的是在为自己打工,生产积极性自然提高了。

法国企业界有一句管理名言:“爱你的员工吧,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褚时健正是做到了爱员工,将员工和企业捆绑在一起,使企业有群策力,走上坡路,进入良性循环。他用实实在在的方式,告诉员工一个最浅显的道理:你们好,烟厂就好;烟厂好,你们更好。

来源:翘楚商道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