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沪上新发明:电梯逃生最安全
作者: 2009-04-10 08:26:45 浏览:85
[打印]

  近年来,沪上的科研专家研究发现,在一些特有的情况下,乘电梯从着火的高层建筑内逃生,才是更为安全也更为有效的疏散方式,为此,他们经过了多年试验,立志研制出全球首套高层火灾“电梯逃生系统”。去年夏天,初级版模型问世。昨天,改良版模型也在静安区三和花园投入试验。

  未起火楼层仍可用电梯

  昨天,在延平路的三和花园4号楼,试验人员模拟27楼着火。工作人员用打火机点燃了装在27楼门楣上方的烟感探头,几秒钟后,这一楼层电梯红色警报就闪起了红灯。

  逃生系统模型的发明人之一周荣祖告诉记者,一般居民家中着火,对能耐800℃以上高温的电梯门是构不成威胁的。与此同时,烟感探头却会及时采集电梯轿厢外的温度,一旦温度超过警戒线,电梯会自动停止该楼层的停靠,而其它未着火的楼层,则仍然可以使用电梯进行疏散。

  电梯逃生理论上完全可行

  如今,无论哪层楼发生火灾,物业公司第一反应是将电梯迫降至1楼,并切断电梯电源。在消防专家看来,这种做法太过于武断了。专家告诉记者,据科学统计,当每层有120人时,在15层高楼上,人员从楼梯疏散到地面需要19分钟,30层则需要39分钟,而一般火灾从起火到猛烈燃烧只要20至30分钟,若只能用楼梯逃生,大部分人员会因来不及疏散而被困在楼上。

  实际上,在世界范围内成功利用电梯火灾逃生的例子已有不少。“9・11”恐怖袭击中,南楼91层的31名工作人员利用电梯撤离仅耗时72秒。

  问世前还需六方面改进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长胡传平告诉记者,“不过,产品问世前,我们要解决的难题还有很多,简单说来,需要从防烟、防水、防断电、科学提示、楼宇评估和人员培训6个方面做出努力。”

  “目前,我国的消防法规仍规定,火灾发生时禁止使用电梯。所以,尽管我们在不断尝试,电梯逃生仍然只是一种希望,没有明确的技术法规辅证。”胡传平说,在3月31日的验收会上,专家们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用电梯疏散确实比走楼梯安全,因此在会后得出结论:这是一项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建议政府给予支持。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