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房地产市场突然回暖 开发商是否错失抄底时机
作者: 2009-04-24 09:07:07 浏览:52
信息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打印]

  种种迹象显示,地产企业终于度过了去年的蛰伏期,重新进入“广积粮”、“促发展”的阶段。去年冬季,除了少数企业还在获取了新项目之外,大多数的房企都还在等待“熊市拿地”、“牛市卖楼”黄金时机的到来,因此,他们并没有在去年市场低迷里吸纳土地。但是市场回暖的速度远远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房企开始行动

  在市场回暖之时,鲜在内地露面的长江实业(00001.HK)董事总经理兼副主席李泽钜于22日出现在上海,在拿地两年多之后,公司在上海的真如副中心综合开发项目终于正式动工。

  在此之前的2月份,香港便有媒体爆料称,李泽钜给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智奇发出亲笔信,称希望政府在确保开工上给予协助,“目前长江实业已做好了所有准备,只等开工批覆下达”。李嘉(李嘉博客,李嘉新闻,李嘉说吧)诚家族旗下的地产项目总善于选择入市的最佳时机,因此,此次真如项目的动工也被市场认为是李嘉诚看好上海楼市后续发展的标志。

  事实上,对市场的乐观判断令更多的开发商增加了进入市场的冲动。与李泽钜拍板决定开始动工巨型项目的同时,上海本地的龙头房企绿地集团也确定将参与普陀区真如城市副中心现代服务业综合项目的开发建设。而该公司继2009年初获取上海百万平方米项目之后,又花费近3亿元购入蓟县1013亩土地,规划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

  “房地产市场今年下半年将有所复苏,此前房价上涨适度、土地及商品房存量不多的区域将率先回暖”。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张玉良博客,张玉良新闻,张玉良说吧)对CBN记者说。他表示绿地集团今年将重点巩固和扩大市场条件好的区域,上半年重点推进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区的拓展。

  事实上,在去年底市场最为低迷时,已经有一些“非专业”的投资者入场“抄底”。据了解,上海一家做呼叫中心的企业于去年年底敲定了第一笔地产投资,以“非常划算”的价格买下了苏州最大的一个“烂尾楼”项目。

  同期,交大昂立[6.88 10.08%](600530.SH)全资子公司计划出资21350万元收购苏州兆元置地有限公司70%股权;深圳华强[7.30 1.39%](000062.SZ)也发布公告“将由彩电制造业转投房地产”。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地产业的低迷给他们提供了进入这一资金密集型行业的机会。

  从中原地产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1月份,12个监测城市土地供求双双下滑,土地低价成交率达90%,整体成交价格较去年平均水平下降12%。2月,虽然土地整体成交量有所回升,但居住用地仍呈下降态势,整体成交价格较前12月均值下降31%,土地流标率为17%。显然,在投资者大胆“抄底”的同时,大多数的开发商还在踯躅于是否应吸纳更多的项目。

  错失最佳时机?

  进入2009年,市场出乎意料的“提前”回暖打乱了一些开发商的“抄底”计划。“机会一直没出现,而在机会可能出现的时候,强大的政府能量使得这种该出现的机会没出现,比如说各种各样帮助地产商的政策,像地价可以缓两年的政策等,使得本来应该出现的并购机会不太可能出现了,因为大家好像都挺过来了。”万科(000002.SZ)总裁郁亮在2008年业绩说明会上这样表示。

  这似乎意味着,等待许久的万科,在“不经意间”错过了最佳的“抄底”时机。事实上,除了预期中可能倒闭、破产的开发商并没有大量出现,政府公开出让的土地,也并没有因为大量流拍也出现价格的明显下调。土地价格的高企,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开发商们“抄底”拿地的信心。

  根据已公开的资料,到目前为止,仅福州的白马路东侧地块的公开出让底价有过明显的下调。去年初曾遭退地的上海长风4-C南地块,在第二次推出市场时,出让底价不降反升。

  “我被集团公司派驻过来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寻找新的项目,以扩充土地储备,但是在这1年期间,政府也没有放出合适的地块,而一些在2007年拿了高价地的企业,也不情愿降价售地。”成都一家地产企业高层对CBN记者表示,“价格”是阻碍公司吸纳新项目的最主要原因。

  他坦言,“去年想买地时,卖方的叫价大约是高峰时期的7折,但是总觉得地价并没有降到位”。让他没想到的是,还未等到市场继续下探底部时,市场似乎就开始陆续回暖了。

  对市场调整是否已经结束的不同看法,也左右着开发商们最终的“抄底”决定。“如果可以进行选择的话,我们希望在主要城市,即那些平常土地储备难以获得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能够进行一些投资。”郁亮在发布业绩报告时谨慎表示。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