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北京4月23日电 中国社会科学院23日在北京召开了“2009年中国房地产高峰论坛暨 《房地产蓝皮书》发布会”,会上发布的蓝皮书认为,2008年的房地产市场调整,既是挑战也是政府促进房地产市场理性回归的战略性契机。
蓝皮书指出,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整的主要表现是销售量大幅萎缩,这也成为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主要标志。在这段时期,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蓝皮书建议,政府应制定进促市场回归理性、可持续稳定发展的相对长期性政策。一是应努力培育房地产合理价格的形成机制,促进市场由投机投资操纵牵引、开发商垄断市场价格向自住性消费主导价格的转型;二是更受欢迎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应包括保障大多数国民通过财富积累具有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消费能力;三是调整和改善城市经济结构,改变城市财政收入和城市建设发展过度依赖房地产业的现状;四是需要时刻警惕房地产泡沫,遏制房地产泡沫应与控制银行风险相结合;五是促进房地产业适应市场变化。
同时,开发企业应积极顺应市场变化。面对不确定的需求面,面对因产品积压和金融危机冲击导致的存量资产价值缩水风险、流动资金紧张及目前原材料价格下跌等,企业更应关注机会成本,应积极适应和应对变化了的市场环境,顺势而为,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理性对产品价格定位,理性设定企业利润预期,把产品价格调整到消费者购买能力上来,使市场的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
购房者应成熟和理性,不跟风消费,量力而行,根据需要购房。
建议一
扩大廉租保障人群覆盖面
惠及农民工群体
蓝皮书建议,在我国房地产调整时期,应扩大廉租保障人群覆盖面,惠及农民工群体。
蓝皮书指出,我国现有的廉租房主要针对城市既有的贫困家庭,几乎没有惠及农民工家庭。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农民工群体迅速增大,在收入相对较低情况下更需要政府提供住房帮助。
蓝皮书说,在城市住房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更多农民工返乡建房,既影响城市化进程,导致人口城市化长期滞后于就业城市化,也导致农村建设用地居高不下和住房资源的低效率占用。在经济调整时期,由于城市就业和收入的不稳定,更加剧了农民工群体返乡建房的趋势。
为此,蓝皮书建议,充分利用城市住房建设成本下降的有利条件,扩大廉租住房保障人群覆盖面,把农民工群体纳入城市廉租住房保障覆盖范围,推动健康的城市化进程。
建议二
减少流转环节税费
开征房地产资产持有税
蓝皮书建议,应抓住房地产市场调整机会,改革和完善房地产税费制度,开征房地产资产持有税,减少流转环节税费。
蓝皮书认为,高额交易税费的征缴一方面抑制了房产市场投资和投机性需求,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房地产正常交易成本。既限制了房地产资源流动,降低了房产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形成市场供过于求的预期,加剧房产市场波动。因此,为活跃房地产市场,拉动市场需求,有必要清理房地产交易流转环节税费,取消多数税费项目,部分必须保留的税费项目也应适当降低税率。
同时,蓝皮书认为,对房地产资源征收持有调节税,有利于社会公平和提高房地产资源的使用效率。对开发企业超出规划周期的闲置土地和未售房产征收房地产资源闲置调节税,抑制囤地囤房,加速土地资源和开发资金流转,促进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并对于非开发企业持有的房产统一征收房地资产持有调节税。
蓝皮书建议,国家认定的标准以下的自住房可减免持有税,鼓励自住性购房需求,同时,租赁性住房凭合法租赁合同可申请税收减免,鼓励闲置住房资源进入租赁市场,增加租赁市场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