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市场综述
在中国长江三角洲的金三角沪苏杭嘉湖中心,有一颗锦绣明珠——她就是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南浔县,属浙北地区,地处杭嘉湖平原北部,南望省城杭州,北濒太湖,东接天堂苏州,西上接南京。
电梯是南浔区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现已形成了以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无机房电梯、观光电梯等为主要产品的电梯产业群体,在国内电梯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全区电梯产业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家,并与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已经具备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人文地理
在中国长江三角洲的金三角沪苏杭嘉湖中心,有一颗锦绣明珠——她就是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南浔县,属浙北地区,地处杭嘉湖平原北部,南望省城杭州,北濒太湖,东接天堂苏州,西上接南京。申苏浙皖、申嘉湖杭高速、318国道和湖盐(湖州--海盐)公路贯通全境,京杭运河和长湖申航道穿境而过,距上海、杭州、苏州三大城市均为100公里左右。
全县总面积716平方公里,辖一个省级开发区——南浔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华侨投资区)和南浔镇、练市镇、双林镇、善琏镇、旧馆镇、和孚镇、菱湖镇、千金镇、石淙镇9个镇,250个行政村,47个居民区。总人口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63万人。县域面积27.72万亩、桑地8.93万亩。
南浔县其前身即东迁县,始建于西晋,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上文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中心县城南浔镇是全国文明镇、国家级卫生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魅力名镇 、中国十佳古镇 、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千强镇 、浙江省百强镇、 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科普示范镇、浙江省生态镇和 浙江省首批体育强镇。目前,南浔县城以打造临沪新城(南浔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华侨投资区)和南浔国际建材城为重点,全力保护和开发好浔东古镇景区;同时在老城区南部建设南浔南部新区,形成南浔新的行政、文化、人居中心;在老城区西面着力打造以江蒋漾为中心的浔西新区,形成南浔经济开发区行政、商贸中心和南浔区科技孵化园北区。由此南浔镇正快马加鞭地从传统的旅游古镇逐渐向现代化县城转变,形成了拥有临沪新城(浔北分区) 、浔东古镇区、老城区、浔西新区、南部新区北、东、中、西、南全方位的现代化新兴商贸型旅游城市格局。南浔县已经成为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大中城市的后花园,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疗养、观光游览的最佳胜地。
南浔县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帮”之称。有名甲天下的辑里湖丝;技艺精湛被誉为文房四宝的善琏湖笔;“朝如轻丝、薄似蝉羽”工艺之花的双林绫绢等传统名特产品。古镇南浔名园小莲庄、嘉业堂藏书嘉业堂楼、张石铭旧宅、张静江故居和双林三桥、含山笔塔与蚕花圣地等构成了江南旅游胜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南浔历代名人辈出,明代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现有全国有影响的南浔籍专家、学者80多人,其中"两院"院士8人。1991年南浔镇被浙江省政府列为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列入预备清单。
近年来,南浔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以种养殖为主的优高农业开始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已日渐成为南浔县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县已形成了一批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大户的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骨干农业龙头企业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品种达20多种。其中,以南浔适溪畜产品加工厂为代表的兔毛等畜产品年外贸出口交货值达到2亿多元,占全国的6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兔毛加工出口基地。
南浔县以南浔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华侨投资区为龙头,带动双林、练市两个市级开发区和7个工业园区加快发展。有8家省“五个一批”企业、有15家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100余家市、县重点骨干企业。200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242.8亿元。其中个私工业产值完成183.7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75.7%。已初步形成了以新型纺织、通信电缆、机械电子、建筑材料、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为主的行业结构。
南浔电梯产业发展历程
从中国电梯发展历程来看,南浔电梯制造产业起步较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有一定的规模。南浔地区最早的电梯生产厂家有两家:湖州电梯总厂和湖州第一电梯厂。湖州电梯总厂是现在浙江巨人电梯有限公司的前身,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原先主要从事农机、铸造、阀门、车床等机械行业,原为国有企业。到70年代末中国电梯开始兴起,在华东地区以上海为先,南浔两家电梯厂与上海长城电梯厂建立了配套合作关系,主要做机械加工。直到1985年,南浔才开始自主生产电梯,但在计划经济运转方式下,主要原材料钢材及其它材料等均为限量供应,使得生产量较小,据湖州市电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胡秀林回顾,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南浔电梯年产量近百台,并且主要是低层货梯。
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推广,南浔电梯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期。两个电梯厂不断扩大规模,改变发展方式,进行结构转型,逐步完全进入市场化运作轨道。到1996年底,南浔地区的电梯产业已颇具声势,两个厂衍生出不少新的企业,从事电梯行业的人员已由最初的几十人增加到500余人,电梯产量进一步增大,企业生产逐渐专业化,分工合作更加细分化,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系统。
90年代末至今,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电梯行业也迎来了“黄金期”。南浔地区的电梯产业原有基础良好,这股发展的浪潮又助推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特别是2000年以后,南浔电梯业几乎是一年一个新台阶,其中浙江巨人电梯厂,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国电梯行业的明星。
在发展的过程中,湖州电梯总厂(浙江巨人电梯厂)在技术、产品、管理、经营等各方面发挥了领头的作用,成为当地其他电梯企业竞相学习和模仿的对象,直到现在,巨人通力电梯仍是他们追赶的目标;而湖州第一电梯厂则是电梯人才成长的基地,培养了许多电梯技术、生产、销售方面的优秀人才。其中许多逐渐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播开去,纷纷独立创业,成立了自己的企业,借助当地电梯业在全国健全的销售网络,逐渐壮大,将南浔电梯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成就了今天繁荣的气象。[节选:赛尔电梯市场]
南浔电梯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电梯行业的做大做强,南浔电梯从原来只有客用电梯这单一的品种发展到自动扶梯、液压电梯、汽车电梯、自动人行道等1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大城市和港台等地。随着市场的扩大,这些企业纷纷在各大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点,以便在做好售后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拓展销售市场。
据统计,2007年南浔区十大先进制造中心发展又快又好。列入规模以上工业先进制造中心统计的企业299家,比上年增加37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55.4%;十大先进制造中心实现销售收入242.33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同比增长33.7%;实现工业总产值241.85亿元、同比增长29.8%。其中,包括电梯在内的特色机电产品在十大制造中心的销售增长速度中位列第三,仅次于绿色竹木制品、金属管道及不锈钢,实现销售收入28.53亿元,同比增长29.5%。
南浔电梯企业队伍不断状大,专家组认为,南浔创建电梯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条件,特色优势明显,同意通过论证,建议省科技厅给予立项支持。
电梯做为南浔区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现已形成了以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无机房电梯、观光电梯等为主要产品的电梯产业群体,在国内电梯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全区电梯产业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家,并与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已经具备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基地创建以电梯制造业做强做大为目标,以提升电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业的技术水平为重点,以南浔经济开发区和南浔镇中心城区两个区块为载体,通过创新环境、集聚发展、政策倾斜等措施,到2010年底,将使基地内电梯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骨干企业5家,研发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5家;实施科技项目100项,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35只。
专家组认为,建设南浔电梯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对进一步集聚电梯整机及配套制造企业,促进产业协作分工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加快电梯特色块状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南浔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联系,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电梯公共科技创新条件建设,进一步提升电梯的设计水平和检测试验能力。
在南浔地区,通过巨人通力、浙江沃克斯、奥菱达等知名电梯企业所形成巨大的产业集群的示范和带动,发展成为。这里既有整梯制造,又有配件生产,这里的企业不仅相互提供便捷完善的配套服务,并且与周边湖州、苏州、杭州、上海等地电梯企业形成了中国最大的电梯产业集聚地。
南浔电梯产业形成分析
产业自身发展的结果
南浔地区电梯产业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发展到如此规模,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长三角地区完善的市场机制,以及南浔产业环境和电梯产业本身的特点密不可分。可以说,它是产业自身发展的结果。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中国电梯业提供了优越的发展环境,如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房地产行业的兴盛繁荣,使得全国电梯需求量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长。市场需求刺激了产业发展,在这种发展趋势的驱动下,南浔电梯牢牢把握机遇,顺势而上。
一方产业的兴盛离不开周边市场的带动作用,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带是中国城市化进程最快和市场经济机制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为南浔及相邻地区电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片巨大的沃土。正如湖州三荣电梯控制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万昌分析的那样:“以前的市场是‘蛋糕市场’,做的人多,每个人分得就少。现在市场经济的特点是:参与的人越多,产业发展越好。市场形成的氛围,如同一个磁场效应,即市场带动众人积极加入行业,而他们的参与又带动产业的发展。另外,参与的人多,也能提高地域产业的知名度,全国各地的人都知道南浔是做电梯的基地,这进一步促进南浔电梯的发展。”
南浔当地也是制造业的集中地,除了电梯之外,木地板、电磁线、电机等产业非常发达,良好的制造产业基础使南浔在改革开放之初能顺利接纳这一新兴产业。同时,作为华东区域电梯的先锋——上海,在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也为南浔不断就近输送营养,形成了产业兴旺的先天优势。
另外,南浔电梯集聚地的形成与电梯产业本身的特点也有一定关系。电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的产业,并非人人可做,它的技术门槛较高。南浔较早的两个电梯厂在此发挥了很大作用。正是他们的带动与培养,以及依靠区位的优势、资源,南浔电梯产业链得到延伸,配套和服务产业跟随发展,创业机会增加,创业成本降低,创业风险分散,生产、技术与市场信息更加集中和传播加快等等,使得南浔电梯企业越做越多,越做越大,成为中国电梯行业的一个亮点。
区位优势的促进
南浔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电梯集中地,南浔具有其他地区没有的优势,尤其是优越的区位环境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为南浔电梯产业发展创造了理想的“温床”。
南浔地处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长三角地区,是长三角“核心区”,大上海“后花园”,也是江浙皖沪三省一市相邻地区的水陆交通要冲。作为这一经济板块中的亮点,南浔既是承接上海辐射并向内陆腹地推进的前沿区域,又是中西部地区连接长三角经济带的一个重要联结点,具有承前启后的独特区位优势。
一方面,水路交通便利。南浔汇聚着通向全国四面八方的高速、国道、铁路、水路。上海辐射长三角的交通大动脉——申苏浙皖高速和318国道横贯南浔;有“东方莱茵河”美誉的长湖申航道,自西向东流经南浔直奔上海,年运输量为8000万吨。无论是出外采购配件、推销产品,还是客户前往南浔参观、采购,都是极为便利。
另一方面,各类配套齐全。中国电梯配件企业多集中在宁波、常熟等地,南浔正处于长三角中心位置,即资源的辐射点上,加之南浔本地区配件企业的发展,作为整机企业的集中地,在采购成本、运输成本等方面相对占据优势。
另外,得地理条件之宜,南浔投资环境优良,其投资成本比上海、杭州等周边大城市低20%-30%。从经济学角度看,南浔恰处长三角“200公里合理公路运输半径”中心,在南浔投资既可涵盖整个长三角市场,又具有比较成本优势。因此南浔全区上下形成共识,积极营造招商引资浓厚氛围,使得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其原有外资企业增资项目不断增多。
政府政策的支持
虽然南浔电梯产业集聚是自发形成,但政府也是支持其发展不可或缺的角色。政府在营造民营经济生存发展的土壤的基本原则一般是,先放后导,先予后取,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营造一个宽松的市场环境。
无论是湖州市政府还是南浔区政府,他们为南浔电梯企业的发展倾注了很大精力。从科学规范产业布局、市场秩序、税费制度,到土地使用、资金融通、权益保护等方面采取措施,降低门槛,简化手续,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鼓励电梯企业发展,引导行业稳步前行。南浔区结合实际,按照湖州市政府专门编制的《湖州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导向目录(2005—2007年)》明确扶持重点,加强对社会投资方向的引导,着力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努力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加快电梯制造业基地建设。在对机电制造业集群区的目标制定中把“电梯制造企业重点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机制造和控制系统研制开发、零部件生产制造”作为指导思想。
按照湖州市委六届四次会议的精神,南浔将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强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坚持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继续大力扶大育强,更加完善明星企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的扶持政策,制定出台指导意见,在更大范围优化整合各种有效资源。着力抓好一批成长性好和“朝阳型”企业,在技术改造、产品开发、银行贷款、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享受更多优惠政策,提供可持续发展基础。在鼓励创业创新方面,南浔区政府将营造创业氛围,培育创业主体,完善创业政策:大力发展中小成长型企业,完善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体系,激发中小企业创业活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解决创业过程当中的收费减免,融资扶持、要素配置、社会保障等方面问题,给企业创业尽可能减除一些后顾之忧。同时,要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发展品牌经济,以建设省区域品牌基地为契机,加大品牌培育力度,齐心协力塑造“南浔制造”。
相信在湖州市及南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浔电梯产业将会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为南浔区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节选:赛尔电梯市场]
南浔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