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湖南将严查违规变更规划
原有规划的公共绿地,变成了房子;原本18层的房子,建好后变成了23层;原本广告册上所点明的幼儿园,交房后,变成办公楼或者其他……
房屋规划“货不对版”,这个购房者买房过程中最恼火的问题,正在成为政府的重点治理方向。日前,湖南省建设厅、湖南省监察厅联合开展房地产开发领域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专项治理活动。“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将成为主要切入口。”湖南省建设厅有关负责人称。
专项治理:重点监察违规调整容积率
规划调整,这个似乎已然成为房地产业界公开秘密的话题,在这个6月变得令人关注起来。据悉,专项治理的主要内容有3项:一是完善相关政策、制度。重点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与国家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符的地方制度、规范性文件等进行全面清理和纠正,进一步完善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等违法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
二是加强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特别是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在城市规划区内以划拨、出让、转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用地容积率等强制性指标的管理。同时,对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期间领取规划许可的所有房地产项目进行清理,重点对其中涉及提高容积率,以及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城市水源和河湖水系用地、绿化用地、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用地、工业用地变更为商业、住宅用地的房地产项目进行逐一清理检查。
三是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重点要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建设用地规划变更、容积率调整中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等问题。
规范市场:全力杜绝房地产领域腐败
建设厅和监察厅的双管齐下,显然意味着此次规划治理行动的不同一般。业界的一种观点认为,继国土方面土地闲置受到规范之后,规划调整成为下一波政府规范的重头戏。一个命题在于,容积率调整,缘何成为了此次专项治理的重点所在?“很明显,容积率调整往往是开发商利润增加的增值点,前期拿地时,有些地块的指标限制很大,而在后期容积率调整之后,对于开发商的地价成本、利润都会有一定影响。”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开发商如此称。
一般来说,项目开发之前,政府在出让土地之时,会对于规划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和绿地率进行明确规定,任何项目的开发都必须依照此规定进行。但在开发过程中,开发商往往会因为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产生规划调整的需要。“规划调整包括的内容其实很广泛,比如土地性质变更、高度变更、容积率变更等,但是跟开发商经济利益最为密切的,还是在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上。”一位长沙市政府相关人士透露。
“政府此次以有效预防房地产开发领域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等突出问题为切入点,显然目的还是在于规范房地产开发市场,杜绝腐败和阳光调规。”
[现状]
楼盘规划变更“五花八门”
湖南省城乡规划信息港规划公示区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网上公示的楼盘项目规划变更“五花八门”。有些是楼间距改变,如南城某项目一栋建筑西移两米多,间距从17.3米变成14.5米。有些是对限高进行调整,如某项目限高从40米调整到80米,包括容积率在内的其余指标不变。有些则是容积率直接调整,如车站北路一项目从1.5的容积率扩大到2.5。
“以前长沙有些地块指标相对来说较低,不适应土地集中开发的需要,所以调整规划的项目比较频繁,从去年8月份开始,调整规划就已经比较规范了,规划调整的难度加大了不少。”一位匿名的开发商说。据他介绍,以前开发商有些做法是先报政府调整规划,在批准并建好之后,再补交土地出让金和报建费等。而现在政府的做法相对规范很多,调整容积率必须按照现行土地价格和市场价格补交土地出让金,进入到建设阶段的项目除补交土地出让金之外,还需要补交报建费等各种税费。
[治理]
10月底前将通报违规开发商名单
7月底以前,各地要完成对规定的房地产项目的自查自纠,上报自查自纠总结报告和各类汇总统计表以及发现的相关案例。
自查面必须达到100%。对自查出来的违纪违规问题,各地区必须如实上报,不得隐匿不报或少报。
9月底以前,省建设厅、监察厅将适时组织督导组,对各地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督导和检查。组织完成对各市州的抽查,并对有投诉的项目进行重点检查。
10月底前,对各地自查自纠中发现的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的案例进行整理,并向住房和建设部、监察部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各类汇总统计表。两厅联合采取新闻发布、通报等方式,向社会通报专项治理工作情况及查结的典型案例。
10至11月,做好配合住房和建设部、监察部对我省专项治理工作情况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