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所谓左行右立,是指在乘坐电梯时,靠右边站立,空出左边的位置,给有急事的人行走,留出一个关心的通道。在高峰时,左边行走,加快流量,提高效率。



2009年7月20日晚高峰,人民广场地铁站,乘客没有“左行右立”(上图),一乘客在左边只顾看报(中图),一乘客拉着行李站在左边(下图)。
7月20日,7:30到9:30以及晚高峰,记者分布在人民广场站、中山公园站、静安寺站和世纪广场站四个轨交站点,发现没有一部扶梯可以做到“左行右立”,静安寺站的情况相对较好。赶着上班的乘客无暇去关心宣传“左行右立”的广播,扶梯在高峰时期“人满为患”,接受采访的多数乘客表示,“左行右立”确实可以疏解人流,但在高峰时段自己做到“左行右立”实在“有心无力”。站务员也表示,非高峰时段“左行右立”执行得还不错,而在高峰时就比较难执行了。
#p##e#EXPO
现场目击
人民广场站:
“左立”堆积长串人流
早晨7:30,记者来到人民广场站地铁换乘大厅时,从一号线往二号线换乘方向的三台自动扶梯已经趋于饱和,乘梯者需要等待近15秒才能踏上扶梯梯级。在人流拥堵的状况下,已无人能坚持“左行右立”。记者略微估算了一下,每台自动扶梯上同时站着近50名乘客,乘客在电梯上想要移动都很困难。记者随机采访了19位乘客对“左行右立”的知晓程度。其中,7人表示不知晓“左行右立”,而知晓“左行右立”的12人中,有8人明确表示自己会遵守这一礼仪。
中山公园站:
有急事就从台阶走
二号线中山公园站的站台上有三处通往上层的通道,总计六部自动扶梯,一级台阶上最多容两人站立。最拥挤的时候,自动扶梯边被上百名乘客挤得水泄不通,人群移动极其缓慢,排在队伍末尾乘客挤上电梯需要3分钟。记者注意到,在大批乘客涌上自动扶梯的时候,“左行右立”只有在队伍的最前面才会实现。
乘客郁小姐认为自己能够理解上下班高峰期间出现不遵守“左行右立”的情况:“其实扶梯旁边都是有台阶走的。实在有急事的时候一般会走那里。”
世纪大道站:
从人群中“挤”过
在换乘通道处,自动电梯前挤满了人,形成一个缓速移动的倒三角形,而其一旁楼梯上的人却寥寥无几。在自动电梯上,则呈现出“左立右立”的局面。而立于自动电梯之后,记者想“右立”,但被人群“架”在中间,需用力“挤”才能站到右边。个别赶时间的人则直接从随意站立在电梯两侧的人群中穿过,连挤带跨,感觉需费不少力。
#p##e#EXPO
拥堵原因
1 情侣并排站
“我被挡过很多次,有几次实在忍不住,就会说‘走开’。”市民黄先生愤愤不平地说,“有一次,一对20多岁的情侣站在我的前面,因为两人是并排站立,所以甚至还跟我吵了起来。”
记者在人民广场地铁站的观察中发现,站在扶梯左侧影响“左行右立”的人群中,结伴而行的情侣或朋友居多,也有肩挑手提大件行李的乘客。记者采访了一对肩并肩乘扶梯的情侣,他们都表示:“我们觉得左行右立挺好的,也都一直遵守的。”言谈中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挡住了后来乘客的去路。
2 行李阻碍“左行”
另外一个现象是,当人站立在右边时,行李却堵住了去路。特别是高峰期,人往那一站,虽然做到了“右立”,但“左行”却无法实现。
3 很多人不知情
在8号线西藏南路地铁站,记者随机询问了20名乘客,其中近7成知道“左行右立”的规范,并表示愿意遵守。而表示不知情的乘客中,老年人与外来务工人员占大多数。在该地铁站内,工作人员何师傅称,在高峰时期,则比较混乱,其中有较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对“左行右立”并不了解。
4 照顾老人小孩可谅解
在八号线西藏南路地铁站负责维持秩序的何师傅向记者透露,有部分人确实需要站在同一排阶梯上,如需要搀扶老人、照顾小孩。出现这种情况时,大家都能谅解。乘客方蓉蓉称,当有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搭乘电梯,并造成无法“超越”时,可以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EXPO
各方说法
乘客:
有效但不能自觉遵守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10多位乘客中,大多数表示自己会遵守“左行右立”,在问到是否有利于快速通行时,大部分市民都表示了“左行右立”是十分有效,特别是高峰时期,当大家有序上下电梯时是很方便的。但不少市民也承认,这种遵守无法“自觉”的。
“在人少的时候会自觉地靠右站,但是人很多的时候就哪边有空站哪边了。”一位大三的在校生张同学告诉记者,“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本来靠着自动扶梯的左侧走,走到一半发现前面的路被堵住了。这时候也不可能插队到右侧,只能站在原地等。这样算不算违反了‘左行右立’呢?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因此所有的行为规范应该是灵活的。”
#p##e#在换乘大厅内,记者不时听到提醒“左行右立”的站内广播。据了解,地铁车站每天都会播放安全提醒及倡议“左行右立”的语句。
站务员:
高峰时期很难执行
一号线换乘二号线换乘大厅的电梯处执勤徐小姐说,地铁站广播每天都会播报关于“左行右立”的宣传和倡导,高峰时段(早晨7点半至9点,晚上5点半至7点)播报得更多。
徐小姐认为,非高峰时段“左行右立”还是执行得挺好的,但是高峰时段人们赶时间,就不太可能了。记者询问徐小姐“左行右立”的执行难点在何处,徐小姐认为,只要第一个人没有遵守,后面的人就无法遵守,高峰时候也是没办法的。徐小姐还表示自己没看到过因“左行右立”而发生争执的。
正在执勤的徐小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非高峰时段“左行右立”执行得还不错。高峰时虽然比较难执行“左行右立”,但因为人流本就拥挤,乘客们通常能互相体谅,并没有为了赶时间而导致的推搡、钻挤甚至引发冲突的现象。
EXPO
应对措施
语言提醒或预留时间
记者在世纪大道站随机采访的10名乘客,包括了上班族、老人、孩子、游客。有1人对“左行右立”表示“不知道”,另外9人中,均表示“当然遇到过”电梯上前方有人挡道的状况。其中,有4人会根据自己是否赶时间等情况,以“语言提醒”或“轻轻拍拍别人的肩”来寻求“快速通过”,另外5人则表示自己通常是“右立”者,“可以等待”,其中2名为退休人士,另有2名男性表示,“宁可等待而不愿提醒他人”,还有1名小学生说,“我知道‘左行右立’,并且严格遵守。”
市民张小姐和刘小姐均表示,由于在自动扶梯上“受阻”的时有发生,在上班时间的控制上,会“多预留10-15分钟”。
不走电梯走楼梯
记者在高峰期的地铁出口处看到,走楼梯上下的人并不多,很多人跑几步就走完了楼梯,相比电梯似乎方便很多。被采访的人中有一半告诉记者,他们是愿意在高峰期走楼梯的,因为坐电梯要排队,要等,要挤。朱先生说:“人多的时候需要排很长的队伍,这时下一班地铁又到了,人更多。”
而一位急忙赶着上地铁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其实高峰时期的楼梯和电梯是一样的,而楼梯上的人上上下下更没有秩序,经常是不管左右,很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