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近些年,随着饶城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些办公大楼、商业大楼、高层住宅楼都配备了电梯,这大大方便了市民的生活,但在电梯使用越来越普及的同时,随之而来的电梯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近日,本报新闻热线多次接到市民反映电梯困人、按钮失灵、警铃不响等有关电梯质量问题的投诉。林先生致电本报时说:“单位、住宅大楼都配备了电梯,我每天都要乘坐电梯,发现电梯经常带着安全隐患运行,比如电梯有不规则的振动、按钮失灵,而且由于管理人员不在现场,电梯出现故障时有的市民强行扒门、踹门、敲打电梯轿厢;另外,电梯作为特种设备,须经过质监部门年检合格后才能使用,然而,我发现很多电梯都没有贴检验合格证,有的虽然贴了,但已过期。电梯是相伴市民上下楼层最便捷的工具,其性能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市民人身安全”。带着市民的这些反映,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记者调查:部分电梯存有隐患
6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赣东北大道的某大厦。走进电梯轿厢,轿厢内没有贴检验合格证,也没有看见管理人员,记者乘坐电梯时感觉震动很厉害,就顺手按了警铃,警铃响后却不见有人过来询问。回到一楼值班处,记者找到正在值班的保安,问:“这部电梯震动很厉害,是不是出故障了?”保安:“没事的,电梯震动厉害,是因为刚换了钢丝绳。”“按响警铃后怎么没有管理人员过来询问?”记者问。保安回答:“没听到警铃响,可能是警铃坏了。”
随后,记者又来到步行街某大厦,两个保安正在电梯旁边的值班室看电视。记者分别乘坐两部电梯后发现,一部电梯没有贴安全检验合格证,另一部电梯贴了安全检验合格证,但上面所写“下次检验日期”竟然是“2008年4月10日”,记者试着在两个电梯间里多次按响警铃,警铃响后却不见有保安出来询问。
6月24日上午,记者在带湖路某住宅电梯调查时看到,两部电梯都没有贴“安全检验合格证”,其中一部电梯贴了“电梯须知”,须知上写了求救号码,记者试着拨了几次,电话语音均提示“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已停机。”
中午1点多钟,记者来到广场附近的某大厦,该住宅楼的电梯既无人管理,也没有看见贴有安全检验合格证和乘客须知,三个小男孩正在电梯轿厢内追打玩耍。记者按标有警铃显示灯的按钮,没想到显示灯不亮也不响。在一楼遇见一位住户。记者问这位住户:“电梯里的警铃为何不响呢?这些孩子在电梯里打闹怎么没人管?”住户说:“警铃早就坏了。物业管理人员不住在这里,没人管理电梯。”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部分电梯未按时进行检测;有的警铃不响,有的对讲装置不能使用,形同虚设;电梯没有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员;有的乘梯者故意乱按乱敲轿厢。
市民:电梯要按时检测并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员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李女士对记者说:“电梯发生故障时因为没有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员,有的市民盲目敲打电梯,强行扒电梯的门。我建议使用单位要加强电梯的维修和保养,要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员,电梯出现故障,专职管理员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帮助乘坐电梯的市民避险。”
采访中,张先生在记者的提示下仔细看了电梯上的检验合格证后,对记者说:“平时我不会注意这些细节,这部电梯已过了检测时间,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也可能给市民带来伤害,消除安全隐患是使用单位应尽的责任,希望使用单位能够尽快申请检测,让大家可以放心乘坐电梯。”
在步行街一家KTV采访时,一位姓张的年轻人建议监管部门应组织使用部门进行电梯故障紧急救援演习,使用单位要做到按时年检。采访中,很多市民都表示“希望使用单位能对电梯按时检测并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员。”
监管部门:维护保养到位、定期年检才能规避风险
上饶市信州区质量监督分局的刘坚副局长介绍:目前上饶市共有各类电梯345台,大部分集中在公共场所,包括商场、超市、酒店以及高层住宅等场所。
刘局长告诉记者,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电梯使用遵循“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条例还规定十五天要对电梯进行全方面的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一年还要进行一次质量、安全年度检查,检查合格后,要将标有“安全检验合格”字样的使用证贴在电梯轿厢内操作板的上方,上面标明检验单位、维护保养单位的名称、电话号码,以及下次年检的日期,既方便对电梯的安检情况进行监督,也保证遇到故障时能及时找到有关人员。目前,国家对电梯运行多长时间“退休”尚无规定,一些使用单位对“老”电梯的钢丝绳、门滑块等重要零部件,进行改造、大修后仍继续工作,这些电梯如果维护保养跟不上,很容易发生意外。另外,造成电梯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有些使用单位在使用中维护保养不到位,不定期进行年检、电梯运行年限过长等。电梯出现困人、开关失灵和陡升陡降等故障情况,常与使用频率过高有关,一些“老电梯”本身质量不高,很容易出现故障,如果不及时维保、主动申报年检,电梯带着安全隐患运行很容易发生伤亡事故。该负责人提醒市民,如在乘坐电梯时感觉到有不规则的振动或异常声响、升降速度时快时慢等不良情况,就应当提防电梯出故障,最好不要乘坐有故障的电梯。
刘局长还提醒使用单位,虽然现在电梯的设计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乘客的安全,安全保险系数也很高,但目前全市大部分电梯都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投入使用的,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已趋于老化,电梯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使用单位只有维护保养到位,定期年检才能消除隐患、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