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杭州的加装电梯又上了央视
作者: 2018-12-12 12:00:36 浏览:1262
[打印]

  记者岳雁通讯员房轩中

  12月2日晚上,求是新村的冯大伯照例打开了央视综合频道,突然发现,自家小区上了央视。

  “求是社区第一部电梯装好了。”央视的纪录片里,正在讲述杭州加装电梯的故事。

  节目以杭州求是社区的居民们正在讨论加装电梯改造的画面为切入点,对杭州如何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民心工程进行了全程播放。这场激烈的讨论,映射出杭州开展的加装电梯这项民生工程,通过街道社区搭台、楼道长牵头、居民共议的基层民主协商机制,形成装不装电梯,装什么样的电梯都由老百姓说了算的杭州加梯模式,进而达成以民主促民生的共赢局面。

  看完纪录片,冯大伯甚是自豪。“这可是我们自己商量着办出来的事,是件大好事。”

  的确,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已连续两年被列入杭州十大民生实事,特别是今年以来,各城区结合自身实际加快工作进度。截至11月底,全市六城区共有376处项目开工,其中189处已完工、187处在建。

  这一切的背后,则是杭州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小组多年来的辛勤工作和付出,他们也被评为杭州第二届“最美房管人(集体)”。

  今天晚上,杭州市住房保障房管局将在市总工会工人文化馆召开市住保房管系统“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艺汇演暨“最美房管人(集体)”颁奖活动,全市、区各级房管人将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一年的工作。十大最美房管人都将在大会上一一亮相。

  加不加装电梯老百姓商量着办

  大大提升了杭州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对于杭州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故事能上央视的《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纪录片第十集,可以说在意料之中。毕竟在破解多层老旧住房居民“出门难”的问题上,杭州可以说是走在全国前列。

  84岁的老教授吴兆立,是求是社区加装电梯的召集人,在多次讨论会上,面对大家的意见不统一,他都会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再去单独做工作。很显然,民意统一难是开展这项工作的四难之首,经过一个半月的相互协商和讨论,以及社区的积极引导,大家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求是社区第一部加装电梯由此诞生。

  这一切,只是杭州全面铺开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这项民生关键小事的一个缩影,杭州正在以改革的视角,实现大家的事情商量着办。

  为了制定适合的加装电梯政策,杭州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小组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最终,通过老百姓自治、自筹、自管的创新方式,让老百姓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这样才能真正符合他们的内心愿望。有专家认为,这种行为甚至是超越了加装电梯本身的意义,大大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对打工者来说

  蓝领公寓不仅仅是一张床

  而是一种归属感

  刚满21岁的小赵是一名保安,今年6月份才来到杭州。这几个月,一直和老乡挤一张床。他现在最喜欢的就是长夜班,这样白天的时候能独占一张床好好休息一下。

  前几天,小赵的公司开始准备申请蓝领公寓,其中就有小赵的名字。“没想过,杭州还会为打工的人单独建设公寓,真的很感动。”小赵说,蓝领公寓对他们这些背井离乡的打工者来说,不仅仅是一张床,而是一种归属感。

  作为全国首批住房租赁试点城市,为有效缓解外来务工人员的租房难问题,杭州从去年年底开始,积极加快推进蓝领公寓建设工作,截至今年11月,全市共25个蓝领公寓项目开工,涉及房源12611套(间),王马里等6个蓝领公寓项目已建成交付。目前共有6300套(间)发布受理通告。

  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推进蓝领公寓建设,也离不开各个城区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多方选址、协调。

  这一年,许多房管人都在为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推进人民“住得美”而努力奋斗。

  在人居住宅品质上,市、区各级房管人从2007年开始,也积极通过实施“平改坡”、旧小区整治、物业管理改善和危旧房改善等一系列民心工程,全面整治小区环境,不断改善和提升居住功能。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杭州已累计改善危旧房和危房治理面积2600多万平方米,切实有效地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提升了居住品质,让市民“住得美”。

  为了维护房地产市场和经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房管人通过大胆创新,探索建立了“日常监管+互联网+约谈”三位一体的二手房交易市场监督管理模式,有效阻止了网络虚假房源信息发布。

  在最多跑一次方面,多部门合作,建立全新的数据平台,利用数据跑路和互联网,相继实现与国土、民政、税务、教育等多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房产档案数据共享,方便了杭州市低收入家庭申请办理低保、残保、困难家庭等救助证的相关手续。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甚至不跑路”。

  

本文标签:加装电梯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