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在房价面前,我的收入如此苍白无力。”白领赵东明在网上一边“晒”工资,一边说,2009年,他就职的企业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这使他的年薪增加10%,接近9万元。网友们说,这收入算可以了。不过,他看中的房子涨价超过30%,这使他的住房梦想更加遥远。
房价带来的无奈甚至怨愤,大多与房价涨幅远远超越收入有关。本刊记者近日走访观察到,高房价让普通群体,甚至中等收入人群难以承受。在以“房产”为门槛的“财富拉力赛”中,普通劳动者与投资者之间的收入“鸿沟”加速变宽。
房价上涨或许不是问题,拿什么去抵御高房价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房价涨幅”是否被压制在“居民收入涨幅”之下,可成为从收入视角衡量楼市调控成效的指标。以此来看,解决高房价问题,需要“控房价”和“增收入”并举。
“房价收入比”的“鸿沟”
2009年初,长期无房的赵东明下决心买房,并看上了上海漕宝路的“静安新城”小区,这里到他所在公司有直达公交。小区以动迁居民为主,2009年5月上旬的房价在每平方米13000元左右,在同一区域已是相对较低的价格。
他看中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约120万元。首付二成贷款购房,剩余房款申请公积金贷款加商业贷款各半,20年按揭,享受优惠利率,每月需还款5800元左右,占月收入一大半。以后没有积蓄,生活中出现需要重大支出的事情怎么办?但是如果不买,以后房价会不会更高呢?到2009年8月,赵东明发现,他的犹豫不决让他“吃了大亏”。他看上的房源单价已悄悄逼近15000元。3个月之内,仅新增的房价就已经让他两三年的积蓄“泡汤”。
#p##e#在房产中介“真诚”劝说下,他东拼西凑了首付款,办理贷款手续,出手买下一套140万元的二室户。与此同时,2009年,赵东明所在的公司效益明显回升,月收入有所增加,年终奖还发了一个大红包。他的年收入约有9万元了。但他明白:“涨得再多,还是交给了开发商。”当上了每月还贷5000多元的“房奴”后,赵东明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有事常叫个出租车,现在一般都是坐公交。至于朋友聚会、迎来送往,更是能不去就不去……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838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工资性收入19811元,增长仅为4.8%。而全国70个大中城市2009年新建商品房成交价格为4695元/平方米,比2008年上涨近24%,其中商品住宅价格更上涨25%。两者涨幅相差之悬殊,可见一斑。
根据测算,1996年~2008年期间,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在5.5~7.5的区间波动,总体水平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而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已超过10甚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