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当前,社会各界都在诅咒高房价,认为高房价非常不合理,不利于扩大内需,全国两会就要召开,房价估计又会成为热点话题。本人这里只想给大家一种理性分析的思路,以避免房地产外行们聒噪起来没完没了。我认为,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着“强制性积累”的洪流,房价不可能大降,不但不会下降,反而有上涨的可能。
所谓“强制性积累”就是社会上受消费文化、传统观念、消费心理等,人们被迫将有限的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致使房地产需求持续不衰。顾云昌先生发明了“丈母娘需求”论,姚景源先生推出“第三方买单论”,为房地产需求旺盛寻求解释。我举身边的例子加以说明:
前几天,家在农村的叔叔打电话,说两个儿子的婚事都泡了汤,原因是女方悔婚,悔婚的原因是女方向男方要50000元。给足了钱,就结婚,不然,就吹灯拔蜡。要钱的原因是当地再大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镇上统一规划,要求新建宅基地统一进入新农村建设规划范围,不准再在村内建设房屋,这样,旧村逐步萎缩,逐渐过渡,从而实现城镇化快速发展。而且,政府还规定,在新农村建设范围内建设房屋的,国家财政还给予补贴。试想,这样的机会,谁不想紧紧抓住?那些远离镇中心的姑娘,谁不想住进社会主义新农村?5万元再加上政府的补贴,在当地可以盖起2层洋楼。虽然他们不能拿出这么多钱,可周围能拿得起这些钱的人很多,社会主义新农村照样建设的红红火火。这可就苦了男孩的父母,整天省吃俭用,辛苦挣钱,数年积累,一把就交给了女方。拿不出钱的,就悔婚,这不是强迫性积累又是什么?在农村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情势下,强迫性积累很容易实现,在城市,虽然男女性别比例较为合理,但面对着全国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男孩父母也相当紧张。这样,“丈母娘理论”得以大行其道。
#p##e#若在东部发达地区,为男孩娶妻,男方父母至少要准备10多万,一进院少则7万,多则15万。现在时兴进城,在中小城市买套房,交给儿子做婚房,算是给女方的嫁妆。这些房屋的背后,都是强迫性积累。农村如此,城市也不例外。多少父母,在男孩尚未成人时,就着手积累钱财,为孩子购买婚房作准备。
无独有偶,昨天看到有专家说,我国居民消费不旺的原因是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到2015年前后,我国的婚龄男子比女子多3000万,6个男子就有1个打光棍,谁家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打光棍呢?况且争先恐后地要男孩,养男孩,希望传宗接代,光棍意味着自己的梦想成空,所以,要不惜一切代价娶到媳妇,这是男方天大的事。男方为了在竞争中占尽优势,必须积累钱财,建造豪华宫殿,赢取女皇。不然,女方给个脸色,男方就难以承受。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
因此,人口红利一日不消失,我国房地产需求一日不会下降,房价也难以下降。房价涨跌不是政府打压的结果,政府打压只能有效一时,不能持续有效。一旦放开,房价立马反弹。所以,我们调控的重点应该是有效增加老百姓的购买力,增加有效供给,打击囤房行为,引导老百姓的消费预期,转变消费观念。舍此,无更好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