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自动扶梯标准落后国际?
7月10日,深圳地铁4号线清湖站的上行扶梯突然发生意外,多名乘客受伤;7月7日,上海一部载有10多名乘客的电梯突然从4楼“直坠”底楼,同日,南京地铁二号线汉中门站,一男三女被困;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发生电梯事故,致1死30伤。
一连串的电梯事故让人忧心,国内电梯标准是否过低?中国电梯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电梯标准,分垂直梯和自动扶梯。其中垂直梯标准参照《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这是根据欧洲1998年修订的标准EN81的第一部分修订的,与其等效。也就是说,目前在垂直梯方面,中国和欧洲的标准是一个版本。自动扶梯的标准则是参照《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1997》,该国标等效于欧洲1995年修订的标准EN115。研究资料显示,欧洲这一标准自1995年发布以来进行了多次变更。“说中国标准落后国际10年,这是不确切的。”负责人说。据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人介绍,欧洲标准化管理委员会(CEN)于2008年5月发布EN115-1∶2008《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该标准于2009年12月实施,也就是说,2009年12月新欧洲标准才取代老的欧洲标准。负责人称,2008版欧洲标准发布后,电梯标委会于2009年7月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请修订建议,国家标准委于2009年11月下达了修订计划。电梯标委会立即组建该标准编制组并积极组织开展修订工作,于2011年7月初完成报批稿等报批文件,于7月15日上报国家标准委申请报批。新国家标准将于近期发布实施。
照搬国外标准未必适合中国国情
“新国标修改采用2008版欧洲标准,主要技术条款也与之相同。”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然而,多名电梯业人士告诉记者,中国的情况和欧洲差别很大,尤其是公共交通场所,人流量大得多,电梯满载时间长,一味照搬国外做法未必妥当。7月5日北京地铁扶梯事故发生8小时后,京港地铁新闻发言人杨苓告诉媒体,事故电梯是重型梯,而非一般商场使用的轻型梯。随后,记者查询得知,该电梯为奥的斯513MPE型电梯,属于其产品的“公共交通型”序列。重型梯、重载梯和公共交通型电梯是不是一个意思?对此,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人解释称,GB16899等与自动扶梯相关的国家标准,对“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给出了定义,而“重型扶梯”只是部分人员的一种通俗说法。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要满足的条件是:属于一个公共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出口和入口处)或每周运行时间约140小时,且在任何3小时的间隔内,持续重载时间不少于0.5小时,其载荷应达100%的制动载荷。
深圳和北京地铁扶梯事故,都是由于驱动链条故障导致扶梯瞬间下滑。业内人士指出,在使用安全方面,梯级链如果发生断裂,将会造成严重事故。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只规定梯级链的安全系数不小于5,对公交型扶梯没有做特别规定。他认为,对于大运量的重载公交扶梯,提高梯级链的安全系数是很有必要的。香港等一些著名地铁,一般都要求重载公交扶梯梯级链的安全系数不小于8。广州地铁对梯级链的安全系数规定为不小于8。广州地铁运营公司工程师的负责人记得,1998年的广州地铁配置时,地铁梯级链条的安全系数均在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