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将分别于2010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2月25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院长教授陈勉接受中国政协报与和讯网“新结构、新契机”全国两会系列访谈节目。陈勉介绍,今年带来的提案主要围绕着如何抑制住高房价的等问题。
记者:“新结构、新契机”关注和讯,关注2010年全国两会。这里是中国政协报与和讯网全国两会系列访谈节目,我们今天请到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院长教授陈勉,陈委员您好。您今年带来的提案是什么内容,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陈勉:房价过快增长,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遏制房价过快增长,应该说房价的过快增长对我们社会经济结构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一定的问题。据统计,2009年我国一手房,二手房的交易总值达到6万亿,占2009年全国个人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大家每年用一半收入去支付房屋费用。特大型城市里面,房价对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大的负担,甚至对正常收入的人来说,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全部收入才能得到一个合适的房子。我们国家几个房价过热的地区,土地的成本都已经达到了总房价一半以上。
房价构成有建筑成本、商业成本、土地成本。目前各种政策实际上是在抑制炒房,抑制贷款,但是对房价最大的构成——土地成本涉及的还不是很多。现在包括北京市在内的一些城市也有一些应对办法,我在会议上准备提出一个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新思维,就是要抑制住土地成本,改变一次性付清七十年土地出让金的出让规定。
目前,我们的土地出让政策是一次性交清七十年的土地出让金,这样就给我们房价背上一个过重的包袱,我们可以研究一下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经验。可以把一次性付出的土地出让金,改为分年负担。分年负担,第一可以把投机购房者的意愿降低,可能会降低一半以上。第二,对地方政府来说,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的一个主要的来源。会占地方政府收入50%以上。其实我们是一次性付清70年的金额。
第三,对于炒房和投资的人来说,分年度负担,投资的积极性会大大下降,一个空置的房子每年承担1/70的土地成本。同样,我们还可以借鉴机动车驾驶员每年要注册的情况。这对我们整个土地政策和住房政策,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改变。
实施物业税尚存技术难题
记者: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物业税的实施在社会上争议比较多,=您对物业税是怎么看的?在中国实施物业税有哪些难度?
陈勉:应该说在许多发达国家都有物业税,比如在美国,不同的州1%到4%都有分布,在中国实行物业税会有许多操作上的困难。
首先,我们的土地使用权是70年,居住人并不是土地的拥有者,他只是使用者,而且应该说他在一次性购房的时候,他购买土地的资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包含这部分的税钱。第二条,低收入人群的保证问题。怎么样保证低收入人群能够交得起物业税,这个问题就变成非常复杂的问题了。我们可以理论上限制一个人的人均面积,比如说30平米内不交物业税,但是这种统计的困境是一个人可能有三处房产,哪30平米是免除缴税的,这就变成非常复杂的问题,可能在操作上会非常难。
应该说物业税的这种想法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实际操作非常难。现在同样在一个大城市居住,一个人可能有两处房产,但这两处房产相距很远,在一定程度上这两处房产对他都是必要的,但是物业税怎么统计就变成非常大的问题。
第二个,客观事实上,房地产已经成为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实行物业税可能对现有经济结构有大的改变,或是大的冲击,这样对经济的稳定有何影响还值得研究。
能源行业人才教育需要培养精英
记者:目前,学校在能源人才培养上的目标是什么?
陈勉:这些年来我国能源工业有很大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国有企业不但在国内做大做强,而且涉足海外的许多业务,现在我们在全世界与几十个国家都有相关的业务往来,这样对人才的需求就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在国有石油企业,比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他们在海外有许多控股油田,或者是大规模的技术服务项目,我们现在培养的就是要适合国家能源战略需求要求的人才。
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主要还是以提高业务能力,综合素质为主,并不是说把招生规模无限扩大,我们希望培养出更多的精英。这些年来,我们这个专业的就业一直在各个专业中排名很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想控制规模,提高质量。我们现在要把石油工程学院建设成为世界石油工程领域中一流的研究型学院。就是要和国际知名的大学,知名的石油工程学院能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这叫一流。
这些年来,我们很注重学生的国际化培养,我们现在的学生里面国际留学生占到5%左右,这5%的学生大多数是学专业的,而不是学语言的。我们在国外有很多联合培养学生的计划。
前几天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会见教师代表,提了几个对教育很重要的指示,一个是教育的多样化问题,教育的去行政化问题,这应该说对我们教育发展非常重要。我考虑最多的不是某一项具体措施,而是整个社会对教育观念的变革。我们家家都有孩子,人人认同素质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落实到学校会是怎样。
我们现在对教育的理念还没有到宽容化和多元化的程度。学校最大的任务就是造就人的创造能力,而培育知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么这种观念可能需要我们全社会逐渐培养,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