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当前房价的虚高除了来自民生的压力以外,让人担忧的还有它使得商务成本越来越高。如何处理过剩的产能一直是个头痛的问题,所以产业升级是目前中国大多数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但正是无休止地提高商务成本,使得脆弱的实体经济正被一点一点地吸走其可怜的利润,而城市结构调整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
更让人担忧的是高房价已经对其他消费产生了挤压。试想,一个二三十年的房奴家庭,每月固定支出六七千甚至过万,哪里还有能力为经济增长的“消费”贡献更多。消费不景气,生产业又谈何复苏。高房价制造了经济繁荣的漂亮数据,然而这只是一个泡泡,真正的复苏需要实体经济的参与。
然而又有多少地方政府愿意放弃“卖地财政”而能够正常“开锅做饭”呢?“调控房价并不难,难的是下决心真调”———来自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的“掏心话”道出了真相,道出了其中的难。
自2004年开始,楼价就进入了“陡峭”的上升通道,在连续数十条调控措施之后高烧的楼市才开始降温,但一波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让楼价加快了回调的速度,然而正是经济危机引发的“维稳”“保增长”任务,让正在回归理性路上的楼价再度疯狂起来。房子成为了天量资金的宣泄口。房价又攀登上了一座更陡峭的高峰。
就当前系列调控楼价的政策力度而言,仅仅只能表明是中央并不支持高房价的态度,但说到要“打”,落到地方又有多少执行的积极性呢。所以前段时间政策方向的重点只落在保障低收入家庭住房这个矛盾上,至于商品房价格高企的矛盾选择了雷声大雨点小的高举轻打策略。
真想调控房价,手段还是很多,比如可以征收“炒房”的“利得税”,炒得越厉害,征收的比例越高,把炒房的差额大部分都征收走了,炒房团自然也没有积极性了。又比如可以加快完善租赁市场制度,法律保护租房者权益。如果租房都能带给我们一个家的安全感,谁还会愿意天价排队购房?
高房价说了这么多年,政府最近又许了这么多诺。“两会”期间这绝对是个重点。是否要动真格,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