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首提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透视2010年民生新亮点——
反腐倡廉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
报告摘要
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认真解决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争议、涉法涉诉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报告个人经济和财产,包括收入、住房、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等重大事项的规定。要把查处违法违纪大案要案,作为反腐败的重要任务。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报告解读
“药方”疗效有待观察
相比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反腐倡廉内容的篇幅有所增加。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是以前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没有提到的,可谓是报告中最大亮点之一。
报告没有提到官员财产向社会公开的问题。报告虽然没有说明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的方式,创造什么样的条件,但表明了政府的立场和姿态。
总理提到的官员财产申报,到底是“反腐利器”,还是会因难操作而流于形式?这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不少支持者留言:“顶!”“强烈支持!”不过,许多网友也对这一宣示表达了冷静看法。网友“走过的岁月”说,政府官员的个人财产情况不光要接受纪检部门的监督,还要接受群众监督,并在网上曝光。有网友留言说,“腐败是痼疾,是恶瘤,总理这个‘药方’能有什么‘疗效’还有待观察”。
收入分配
提高劳动报酬初次分配比重
报告摘要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一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二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
三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报告解读
个税或按家庭征收
统计发现,“收入”一词今年提了28次。与往年强调的“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同,今年首次直指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昨天报道,一份名为《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下称《指导意见》初稿的文件),目前正由国家发改委紧张修改,不久将上报国务院。
在《指导意见》初稿的初步方案中,一些突破性的制度设计理念也首次实质触及。仅以个税改革方向为例,将以家庭为个税征收主体,个人所得税按照综合征收,以此降低赋税。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是《指导意见》初稿首要改革对象。将会提出要在初次分配中适当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改变目前初次分配中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的局面。而关于即将推行的工资方面的收入改革将是按照“限高、促中、提低”的要求来进行的。
财政政策
借钱发展财政赤字首破万亿
报告摘要
今年要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继续代发地方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二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大力压缩公用经费。四是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
报告解读
财政风险总体安全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财政赤字首度破万亿元。而去年我国赤字规模猛增至9500亿元。
所谓“财政赤字”,意味着政府花的钱比挣的钱多。如此高的财政赤字,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曾成功运用过增发国债、扩大赤字的办法刺激经济增长。全国政协委员刘克崮说,保持适度赤字规模,有助于巩固当前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为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美国、日本、英国等赤字占GDP比重都在10%左右。
财政专家、全国政协委员贾康说,相比之下,中国的财政风险依然可控,在去年财政收入超过6.8万亿元的基础上,是可以承受的,总体上也是安全的。
医卫改革
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提到120元
报告摘要
今年要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试点,尽力为这些不幸的儿童和家庭提供更多帮助。在60%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其他医疗机构也要优先选用基本药物。推进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落实岗位绩效工资。开展社区首诊试点。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基本医疗的公益性方向,控制医疗费用,改善医患关系。
报告解读
社区医院医改关键
新医改逐步推进,百姓期待革除行业顽疾,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全国人大代表马文芳昨天表示,报告提出的几条,基本都跟加强基层医疗资源有关。如果看病能不出县、不出社区,加上基本药物的普及、医疗保障的增加,看病难应该可以慢慢解决。
#p##e#“很多人关注医改,是希望能降低药价,但现在一些解决思路,比如医药分开、增加药事服务费等,其实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认为,日前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公布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医改的关键和要害应当是提高社区医院水平,减少公立大医院内的普通病人。
钟南山分析说,看病难、看病贵实质上是“到大医院看病难、看大病重病贵”。要解决这个根本性问题,公立大医院有责任、有义务提高广大社区医院的水平。“什么时候公立医院所挂钩的社区医院水平提高了,老百姓大部分的常见病都能在社区医院看好了,看病难、看病贵才能真正缓解,而这也是公立医院对医改的最大贡献。”
扩大就业
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
报告摘要
今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
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2009年到期的“五缓四减三补贴”就业扶持政策延长一年。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的机制。
报告解读
就业压力高于去年
就业是民生之本,900万人大致相当于瑞典全国人口总数。“今年新增就业指标与去年目标持平,但从就业形势看,今年的就业压力要高于去年。”就业问题专家莫荣说。
全国人大代表秦绍德说,报告对就业着墨较多,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小企业、到基层就业,政府应有更多扶持政策。对农民工就业,要进一步降低进城门槛,清理各种歧视性规定。
全国政协委员王永正说,解决就业难题需要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容量大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税收和信贷支持,创造更加有利于就业的环境。
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说:“创业带就业是我国就业的新增长点,1人创业平均可以带动3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发展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
管好通胀预期价格不会猛涨
报告摘要
今年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物价总水平。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今年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为17%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这两个指标有利于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强化贷后管理,确保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报告解读
今年价格温和上涨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实现今年的物价调控目标,关键在于管理好通胀预期。”全国人大代表盛松成指出,只要管理好通胀预期,今年就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从当前推动CPI上扬的直接因素看,更多的来自蔬菜等食品类价格。然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充裕的流动性,更是通胀预期产生的主要原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分析认为,国内新增的大量货币信贷,构成了通胀压力的基础性因素。由于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没有发生改变,粮食连续6年丰收,物价不会出现大幅上升。盛松成代表认为,管理好通胀预期,要以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为重点;以系统性的政策安排为关键。
“今年价格会温和上涨,但不会猛涨。国家对管理通胀预期高度重视,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不必过度担忧。”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说。
户籍改革
农民工城里人逐步同等待遇
报告摘要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报告解读
户籍改革步子必大
中国有1.6亿多农民工,他们憧憬“城市梦”,期待“同等待遇”。
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说,有些地方户籍已经“破冰”,报告如此强调户籍改革,今后各地的改革步子必将更大,城市户籍的大门必将更宽,农民工能享受的福利保障必将更多。
全国人大代表、新晋重庆市长黄奇帆表示,当前户籍“绑架”了太多的利益,由此带来城乡之别。比如城市户口就“绑架”了养老保险、医保、子女入学、住房、就业等特定利益,而农村户口“绑架”了宅基地、承包地、承包林权等利益。正是因为户籍制度“绑架”了不同的利益,许多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生活10多年了,就因为户口没有解决,住房、教育、保险等都成问题,成为城市的二等公民,上了年纪之后还得回到农村去。“要让在城市稳定就业的农民工融入城市,仅仅靠解决户籍本身这一张纸是不够的,还得同步考虑解决‘绑架’在其上的利益问题,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相关制度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让农民工和城里人享有一样的政策。”黄奇帆透露,重庆今年一个重要改革就是推进城市农村户籍制度改革,让在城市稳定就业的农民工能逐步享受城里人同等待遇。
楼市调控
抑制地价上涨抑制投机购房
报告摘要
今年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加快普通商品房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倡导住房租赁消费。盘活住房租赁市场。
抑制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执行力度。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报告解读
“坚决遏制”彰显决心
据统计发现,2004年和2005年,温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住房”一词只提及了1次,到2008年、2009年已提到20多次。虽然2006年、2007年、2008年都提到了房价,并分别用了“遏制”、“抑制”和“防止”房价过快上涨。虽然今年“住房”一词只提了十余次,但首次明确提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坚决遏制”的表态更能彰显政府决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昨天在谈到未来房价走势是否能稳定时说:“能稳定,总理都说了,不稳定怎么行,肯定行!不行也得行!”
“下一步会有更为细化的遏制房价上涨的系列措施,”姜伟新说,“总理今天都讲了好几条,保障房这方面要加大建设力度,商品房那部分要加强管理,普通商品房要加大供给,另外还有土地等方面总理今天也都讲了。这都是各个方面共同起草,总理最后定的。”
在谈到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较早先的“国十一条”少了抑制“投资性购房”,姜伟新解释,没有并不代表不抑制,而是因为“投资性”和“投机性”两个概念没有很本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