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房价”再一次成为今年“两会”关注的焦点,而与“房价”紧密挂钩的关键词是“平稳发展”。
房价“平稳发展”一直以来是房地产调控的理想状态,因为这关乎民生利益、金融利益、政治利益、商业利益。
房价关乎各方利益
“房价不能再上涨了。 ”这是百姓的心声,政府也明白,因为中国目前的房价已经超过了普通工薪阶层能够承受的范围。
当然,房价大幅下降的风险也是巨大的,从抵押的状态来看,大部分城市房产实际上是银行物业,一旦出现房价大幅下降,银行金融风险立刻显现。2009年,全国各地相继出台政策扶持房地产市场发展,令一度呈下降态势的房价迅速回升。“救市”政策促使大批房贷首付仅三成,这意味着如果房价下降30%以上,那么大批贷款购房者就可能考虑停止还贷,银行即使收回房产拍卖也可能面临资不抵债的风险。
从房地产市场化发展的康庄大道一路走来,在房价不断上涨、开发商攫取巨额利润的过程中,楼市已经走上了一条独木桥,如果房价有较大幅度下跌,性命攸关。
“平稳发展”有几招
房价既不能涨,也不能跌,只能选择“平稳发展”。有观点认为,随着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楼市将进入平稳发展状态。但事实上,楼市平稳发展能够选择的有效政策并不多。
增税减贷。从短期来看,最为有效的楼市调控政策还是税收和信贷政策,从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最近的发言来看,针对二套房的抑制性政策可能还会陆续出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税收还是信贷政策,对于房价上涨的遏制作用只是暂时的。2004年以来,全国楼市的税收项目已经翻番增加,但是房价增幅更快,财税调控楼市的最终结果可能导致税收被进一步转嫁到房价上,从而导致房价上涨。
增加收入。增加居民收入是解决房价问题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手段,也是符合各方利益的一个选择。考量房价必须与收入挂钩,近年来,全国房价的涨幅已经远远超过了百姓收入的增幅,由于金融危机等因素,收入增长的速度受到严重影响。如果未来几年百姓收入增长提高较快,而房价能够保持稳定,那么目前楼市遇到的民生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但是,在收入大幅上涨的过程中,控制通货膨胀、保持房价稳定的压力将更大,这又需要短期和长期宏观调控政策来解决。
转变观念。中国人最为信奉 “居者有其屋”,认为只有拥有自己的住房才能安居乐业,这是观念问题。实际上,很多国家大部分居民一辈子依靠租赁生活,也过得很好。但观念的转变要有一个过程,短期内难以一蹴而就。
让房价少涨点
让楼市“平稳发展”,以上几招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稳定房价还需更多良策。归根结底房价面临的问题是供求矛盾,因为未来20年是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住房需求较大,但同时土地供应有限,房价上涨的压力仍然是很大的。囿于这样的认识,土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3月8日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未来20年中国房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但他同时强调,中央政府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更大。
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下降,今后10年、20年以后,现有城市居民的后代将不会面临买房的问题,相反可能面临如何将众多物业进行利用的问题。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这部分物业应该被更好地利用。
而现时,虽然稳定房价的难度较大,但在政府政策主导下,我们可以预期房价过快上涨终会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