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李金明:积极探索住房保障创新模式
作者: 2010-03-12 15:59:04 浏览:69
信息来源: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
[打印]

    住房问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获得高度关注,不少代表委员建言献策解决高房价难题。3月4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李金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积极探索住房保障的创新模式,实现商品房与保障房两条腿走路的住房供应模式。

    中国住房:在你看来,住房保障应该如何实现创新?

    李金明:要坚持“区别对待、分类保障”的原则,城市低收入及中等偏下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主要由政府提供各类可租可买的保障房,其他住房困难家庭通过政府政策性扶持,帮助解决基本居住问题。

    廉租住房目前主要采取租金补贴、减免公房租金等方式,要着重提高实物配租的比例。经济适用住房应着重创新供给方式,可以通过租赁、租买结合、先租后买等方式,向既不符合廉租住房条件、又无力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经济租赁住房。要探索廉租住房产权置换、经济租赁住房模式创新等。

    中国住房:就目前来看,保障房的建设还应获得哪些政策支持?

#p##e#

    李金明:一是把保障房纳入统一的城市住房建设规划,增强保障性住房的宜居性。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作出明确规定,新建保障房要尽量选址在市政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齐全的区块。

    二是切实增强保障房建设资金的支持力度。抓好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房建设试点工作。增加政府财政对保障房建设的投入。加大城市土地出让收益对保障房建设的支持比例。

    三是要从政策上支持,鼓励大型企业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利用自用土地与当地政府共建保障房,优先解决本单位职工的住房困难,并统筹用于解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中国住房:你如何看待房价与土地价格之间的关系?

    李金明: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基本上还是和土地价格密切相关。而土地价格高企,与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以及财税体制有关。

    我建议适时调整国税和地税的税种范围和分成比例,切实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规定土地收益必须分年使用,地方政府不能把70年的收益1年用光。国家要加大对土地市场的调控力度,认真编制城市住房建设规划和土地供应计划,科学合理安排城市住房建设用地规模、供应方式和供应节奏,特别要注重增加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的用地供应。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