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2010年全国两会的会程已经过半,连日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的提案、议案中关注的焦点,无不涉及民生民情,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折射出百姓的诉求,引起了强烈共鸣。
去年,电视剧《蜗居》播出后,一夜之间成为民间热议焦点,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表示,推荐干部都看看这部电视剧,以体验百姓住房困难状况。“蜗居”这个词也成为代表、委员们提交的建议、提案中出现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3月10日,笔者深入太原街巷,调查山西省低收入人群住房现状,并走访相关部门和代表委员,探寻解决之道。
名词解释·蜗居
指窄小的住所。漂泊在城市,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全感。然而,面对高涨的房价,许多人省吃俭用仍买不起一套属于自己的小房子。
现实样本
一家4口挤住10m2小房子
从太原宽银幕十字路口往西不到50米,有一处叫做“奶生堂”的小巷。这里,楼房与学校之间夹杂着老旧平房和小二楼。3月10日,笔者来到这里的一座小院,老住户张大娘说,原本50多户的小院,现在只有她和隔壁的邻居,其他的住户大多都搬进了新房。张大娘一家4口住着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张大娘全家只靠着她1060元的退休金生活,买房对她来说就是“天方夜谭”。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太原的“蜗居”族本成分复杂,有事业刚起步的白领、初涉社会的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困难本地职工等。由于成分复杂,这部分买不起房的低收入人群究竟有多少,相关部门并没有明确的统计。但对买不起房的理由,“蜗居”者却有着相同的回答:“房价太高、增长太快。”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从绝对金额上讲,太原房价还不能称为“天价”,但房价收入比偏高,太原市住宅与房地产业“十一五”规划中指出,2005年太原市房价收入比8.77:1,远远高于世界银行认定的3:1至6:1。
太原龙城地产经纪人黄经理给笔者算了一笔账:2008年太原市公布商品房平均售价为5500元/平方米,一套80平方米的商品房需要44万元,加契税和简单装修至少50万元。但同期,太原市公布的年人均工资为21529元。“也就是说,一个双职工的三口之家,一半收入积蓄购房,至少要奋斗23年。”
#p##e#政府举措
保障性住房今年开工24万套
从太原市房地局2009年度1—8月份的市场统计显示:太原市建筑面积在120m2以上的占到55.10%,90m2以下的小户型仅占住宅总面积的18.00%。
解决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房产行业者公认有三个途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租房。这些被统称为保障性住房。
近年来,山西省明显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从2002年起,山西省开始着力解决低收入群体和住房困难群众的安居问题,重点之一就是棚户区改造。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设保障性住房4600万平方米,66万户低收入家庭已经或者即将迁入新居,这其中包括27万户棚户区家庭。今年,山西省还将有近10万户棚户区居民陆续入住新房。
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山西省制定了《关于实施国有重点煤矿棚户区改造的意见》、《关于健全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通知》、《关于规范和加强政策性住房供应管理的通知》等6个规范性文件。同时,省政府与各市政府、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及企业每年签订目标责任书,并把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各市、县(市、区)和企业领导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月报、通报等形式进行督促落实。
省建设厅提供的一份资料表明,在上月结束的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上,山西省明确提出今年还将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4万套、1370万平方米,为更多城乡困难群众解决住房问题。
委员建议
建设公共住房提供给边缘户
在建什么样类型的保障性住房时,委员们建议更多集中在廉租房和公租房两种类型上。太原市政协委员贾虎子建议,政府应建设一批公共住房,提供给城市低收入家庭中不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标准,又买不起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或是已通过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资格审查尚在轮候的家庭及非本地户籍住房困难家庭。
同时,积极申请太原市为“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城市”。一位政协委员说,按太原市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50%的比例计算,可提供近40亿元贷款,可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政协委员杜海柱表示,政府应建设一些限价房(由政府出资建造或政府给予开发商优惠政策由开发商建造),以优惠价或成本价面向本地人销售。可以为申请此类限价房的人附加一些限制性条件。
民间声音
太原某企业职工张建国:“现在的房价贵得厉害,一年的收入买不到3平米,一般工薪族根本买不起!”
临汾某事业单位干部洪女士:“现在刚参加工作、又要成家的年轻人,只能依靠老人解决婚房,自己买房简直就是白日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