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电梯行业新媒体!
| [打印] |
高房价正从一个经济问题向政治问题转向。从各省市对高房价的“围追堵截”看,地方政府对限制房价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总的来说,各地对付高房价倾向三种手段:一是土地供应;二是税收平衡;三是行政手段。
土地供应:京沪收紧“地根”
收紧土地供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地王”现象,限制地价以降低房价。虽然同一个方向,但北京、上海的具体措施却有所区别。
北京采用的是一种类似“休克”疗法:暂停热点地区高价土地入市交易。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日前表示,为促进北京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北京市出台了系列土地供应政策新措施。其中包括加大政策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土地供应,暂停热点地区高价土地入市交易。北京市今年全年计划供应政策性住房土地1250公顷,建筑面积1600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60%,力争在上半年基本完成土地供应,年内全部开工。同时,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土地供应,暂时不再安排热点地区高价土地交易,稳定土地市场。
上海的具体措施看似“温柔”,其实更严:开发商必须在30天内付清购置土地的所有款项。在该规定出台之前,其相关期限为60天。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缓冲期被缩短一半,而分期付款的开发商必须在10天内支付50%的首付款,并在90天内付清所有余款。
上海当地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国家提高开发商拿地的付款比例,意在控制开发商的资金,防止开发商盲目炒地、囤地,以期对房价调控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去年的楼市猛涨使得不少开发商都赚得盆满钵满,因此,虽然从长远来看对楼市肯定会有很大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是短期内能对楼市产生的影响并不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