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上海人产生房价恐高症 市场观望气氛浓郁
作者: 2010-04-09 22:31:05 浏览:59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打印]

  上海市消费者未能保持2009年第四季度微升的购房热情,其购房评价遭遇房价上涨打压。这是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8日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

  此项调查结果显示,上海财经大学2010年第一季度上海市消费者购房评价指数仅为20.2点,大幅下降了35.3点,购房时机预期指数也由上季度的60.8点跌至本季度的37.8点,环比降低23点。权威人士判断,上海普通消费者对目前楼市的高昂房价非常不满意,市场观望氛围浓郁。

  受到2009年中国经济全面复苏和信贷超额投放、降息、减税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影响,去年下半年中国房屋售价大幅攀升,在新一轮高速上涨过后,消费者开始“恐高”,部分消费者承受能力下将,转向观望状态。

  在本季度的调查中,被访者只有6.4%认为当前购房时机“好”,达到了新低点;认为时机“不好”的则高达86.2%,环比提高30.3个点。仅有12.8%的受访者认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有效,而69%的消费者对该项工作的评价投了不满意票,比上季度上升了8.5个点。

  对此,观察人士认为这“显然与房地产价格上涨密切相关”。在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诸如试推广经济适用房、扩大土地供应量和撤销对二手房营业税的优惠等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措施后,房地产市场并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导致部分消费者对房价调控预期下降,由此引发了悲观情绪。因此,他们认为,有效地控制房价的过快上涨是扩内需保增长不能回避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遏制投机方面要加大调控力度。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徐国祥、副教授吴纯杰和博士崔畅认为,目前上海市房地产市场呈现不同的结构和需求层次,政府应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调控,尤其是对保民生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要明确计划,包括建设实施的时间、地点、步骤及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等要进一步公开。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消费者对其有确定性的预期,从而增强低收入消费者的信心。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