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房地产市场需要调控更需变革
作者: 2010-04-20 16:22:11 浏览:61
信息来源:义乌商报
[打印]

    连日来,楼市调控重拳频出,且目标直指投机型购房。继4月14日将购买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50%后,国务院17日又发出通知,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价格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可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并要求财政部、税务总局加快研究制定引导个人合理住房消费和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的税收政策。

    据报道,在政府调控楼市重拳出台后,深圳、上海纷纷出现投资客抛盘,而北京则出现浙江投资客单笔上亿的抛售,被视为杭州大城西楼价风向标的耀江文鼎苑,房价在“新国四条”出台后的一周之内“跳水”50万元。另据北京中原地产统计,新政出台几天之内,北京新增二手房房源暴涨了四成,二手房市场新增客户量却下跌了八成,并有近七成老客户转向观望,二手房价格上涨的趋势已经明显被遏制。

    [各方热评]

    政策效应:楼市拐点出现

    经济学家成思危:在中央出台一系列货币、土地和税收政策后,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理性回归。随着调控重心转移到保障和民生等基础领域,房地产市场将回归以消费为主导而非炒作投资主导的市场。

    清华大学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一系列政策举措明确地表明了政府的决心,投资者必须看到这一变化。因为政府意愿在,老百姓抱怨在,两头的压力都将促使地方政府采取根本性措施着力开发保障性住房,加大供给。现在的房地产上涨是最后的疯狂,房地产行业即将迎来较为快速的下滑。

    经济参考报赵晓:通过打压需求,能产生最明显的短期楼市调控效果。加上扩大土地供应的“供应管理”和箭在弦上的税收新政,相信今年楼市疯狂定将不再。以前政府没有做好,一是因为信息不足,没有行之有效的调控手段;二是因为利益集团的阻挠,下不了决心;三是因为金融危机“天时”的变化。

    方正商学院副院长郭士英:房地产市场短期调整在所难免。目前,主要地区都已超越“房地产贷款占比20%、空置率10%”这一国际警戒线,房价收入比严重失衡,由于货币政策可能出现反向变动,上涨过快的房价可能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调整。预计调整将持续一到两年的时间,其中泡沫较大的平均降幅有可能达到20%。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房地产调控新政对住房市场的影响将很快见效,住房成交量将迅速下降,住房价格的变化将在一个月内见分晓。最近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主要针对住宅市场,商业和写字楼市场不会受到影响。

    调控:没有最严厉只有更严厉

    青年时报若夷:如果说国务院14日出台的“新国四条”楼市调控政策,是条条都击中要害的空前严厉、精准打击的话,那么此番接踵而出的“暂停三套房贷”等10条措施,无疑可以说是在进一步细化深入的基础上“招招见血”——直接挑开了“炒房和投机性购房”盛行之下楼市泡沫化的脓疮。这表明,对于危机深重的楼市,政策调控没有最严厉,只有更严厉。国务院密集出台严厉的调控政策,也从一个侧面再次应证了泡沫泛滥的楼市,对民生福祉的侵害剥夺,已到了不“痛下杀手”而难以收拾的地步。

    重庆时报冯海宁:事实上,几乎每次楼市发生“地震”,嗅觉灵敏的炒房客都会集中抛盘甚至忍痛折价抛盘。需要提醒的是,不能错误地认为,炒房客一抛盘,打击炒房的政策就见效了。只有出现大面积炒房客抛盘现象,并且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才证明调控取得实效。有关部门还应注意,绝不能让炒房客轻易逃脱市场惩罚。让炒房客付出必要的代价,对他们而言是个教训,对平抑房价也有好处。

    第一财经日报:相当长时间以来,房价一直呈上涨之势,不少地方房价涨势过快,泡沫较为明显。一方面,价格逐渐偏离价值,产生了重大的民生难题;另一方面,房价的不断上涨,形成泡沫,金融风险也随之不断加大。正因如此,中央政府一再推出调控手段,意在稳定市场,缓解民生压力,预防不必要的经济、社会危机。

    炒房资金:要“堵”也要“疏”

    新华时评:毋庸讳言,政策重拳必将加重炒房者的心理压力并影响其预期,但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市场资金对楼市的追捧,还必须考虑为资金寻找更多的投资出路。

    证券日报李木子:所有的这些政策,毫无疑问都剑指投机客,然而,部分不需要贷款的投机客还是可以拎着装满钱的行李箱,在朗朗乾坤下乘坐飞机去买房。此外,普通消费者投资渠道窄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加,使得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房地产投资,多年前全款购买住房的消费者,现在选择住宅投资时,依然可以享受首套房贷的优惠,消费者的可操作性空间比较大。

    新政:短期政策,治标不治本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陶然:二套房首付50%是短期政策。短期政策是必要的,但是解决不了长期问题,甚至起到反作用。包括去年到今年的政策就是加大了房地产市场的波动,破坏了房地产市场平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政府迄今为止进行的各种房价调控措施基本是无效的,甚至是失败的。推行新的调控政策势在必行,但一旦推行速度过快,也会对楼市和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造成较大的冲击。

    中国经营报张曙光:房价在中国之所以成为难题,关键是政府的态度始终处于模棱两可之中,将长远的社会保障问题与临时的经济措施混为一谈,经济低迷时将住房问题当成刺激经济的油门,经济增长过快时又当成了刹车闸,始终没有一套完整的社会住房保障制度来稳定社会不同阶层对于住房的需求。

    华夏时报:有观点认为,中央政府现在严厉打击投机炒房,会让刚热起来的房地产市场再度回冷,甚至影响到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的增长。倘若遏制高房价的结果真如上述观点所料,则说明我国经济对房地产产业的依赖过于严重,房地产泡沫一旦破裂,后果才真的不堪设想。

    金融专家易宪容:要想遏制国内的高房价,关键是要让国内房地产市场不再继续成为可以利用政府优惠政策进行炒作的赚钱场所,应该回归房地产市场的消费本性,即由居民消费主导的住房市场。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 上周热点